即将谢幕的美国总统拜登,临别前依然不甘寂寞,选择在最后时刻现身非洲大陆。
12月2日起,他开启为期三天的安哥拉之行,重点关注洛比托走廊项目。
分析指出,候任总统特朗普在对非事务上关注两点,一是与中俄的竞争,二是获取关键矿产。而洛比托走廊项目两者都满足。
因此有人说,拜登正试图留下政治遗产,为任内最后一次与中国争夺对非影响力下注。
天上和地下
拜登3日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会见安哥拉总统,兑现了他“任内访问非洲”的承诺。
这是拜登自上任以来首次踏足撒哈拉以南非洲,他也成为首位访问安哥拉的美国总统。
他承诺,美国将与非洲保持长期接触,并重复了2022年12月在华盛顿举行的美非峰会上说的话:美国“全力支持非洲”。
漂亮话谁都会说,事实如何呢?
不妨回顾一下近年来美国的对非交往和投入,明眼人一看便知。
交往方面,美国总统已经9年没有正式访问非洲国家。上一次访问是2015年奥巴马时期。
拜登任期内,除了参加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曾前往埃及,安哥拉之行前他未能访问任何非洲国家。
就连此次安哥拉之旅,也是“久拖成行”。拜登起初誓言2023年到访非洲,结果不了了之。今年原定10月访安哥拉,又因飓风袭美推迟。
非洲人倒也习惯了。他们知道:非洲始终无法进入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清单。
投入方面,2022年美国政府承诺数十亿美元对非投资,但目前看来更像“画大饼”。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谈及美非峰会的表态与美国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非洲项目专家卡梅伦·赫德森这样评价。
舆论指出,在拜登任内,美国对非影响力有所下降,并遭遇外交挫折。今年夏天,美国从尼日尔撤军,而且一直没能在非洲地区找到愿意托管军事资产的盟友。
“走廊”即赛场
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抗衡中国”的需要,非洲可能至今都无法让拜登“大驾光临”。
出访国选择上,安哥拉自1975年独立以来,一直处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下。2017年安哥拉总统洛伦索上台后,向实用主义的多元外交发展。这令美国看到了发展双边关系、平衡中俄影响力的机会。
访问目的方面,安哥拉是拜登的招牌倡议——洛比托走廊项目的相关方之一。该项目被视为美国在非洲开展大国博弈的抓手。
这是一条长达1344公里的铁路,将安哥拉大西洋海岸的洛比托港与刚果(金)、赞比亚的矿区连接起来。
项目将为美西方输出铜、钴等战略矿产,服务于电动车等项目的同时,助力其“摆脱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
用一名美高级官员的说法,拜登通过美国投资提供了中国“替代方案”,“让我们回到赛场”。
两名曾在前特朗普政府任职的官员表示,特朗普可能会支持这条铁路,并在明年1月返回白宫时仍视安哥拉为亲密伙伴。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担任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的蒂伯·纳吉表示,对于非洲,特朗普可能会主要关注两点,一是与中俄的竞争,二是获取关键矿产。洛比托走廊项目两者都满足了。
轻视与务实
拜登的算盘打得响,但能不能成,还有巨大的问号。
以洛比托走廊项目为例,这个名字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2023年。但到了2024年,项目因资金问题尚未开始铺设一寸铁路,缓慢得让人“捉急”。
有分析指出,美国一直很在意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试图通过各种投资计划“抵消中国影响”,从2021年拜登上任提出“重建美好计划”,2022年拉上七国集团一起“抄中国作业”就可以看出。
然而,一方面,美国用大国竞争视角看待对非援助,引起非洲国家警觉。另一方面,美国对非援助口惠而实不至已不是一两回。因此,外界对洛比托走廊前景高度存疑,将其视作“一个没有完工日期的项目”。
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高级讲师阿贾拉表示,美国总统多年未踏足非洲,凸显“战略轻视”。相比之下,中国的对非援助“务实且可见”。
近日,安哥拉总统洛伦索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大国在非“争夺影响力”时表示,选择一个,就必须排除另一个,这是“你们的说法”,“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是这么认为的”。(摘编自《解放日报》 文/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