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对华态度需要作出改变

  •     即将上任的特朗普,不会是他第一任期的重演。未来的美国新政府很可能意味着:1945年后美国多边主义的终结;欧洲和美国之间的鸿沟加深;乌克兰冲突的结束;与中国的贸易战(但不是一场激烈的贸易战)将无法实现其目标;对所有美国盟友(欧洲和东亚)施加巨大压力,要求他们为部分防御费用买单。这些将意味着一个规模更大且后果更为深远的范式转变,超越如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主义等以往的类似转变。它将标志着美国政治的一次重大右转,美国将从全球性角色中大规模撤退,并将“回归美国”作为压倒性的优先事项。
        即将上任的特朗普将给欧洲带来深刻的危机。欧洲在乌克兰投入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资本,而美国当选总统承诺以代表欧洲尴尬失败的条件结束这场冲突。他坚持认为美国的盟友应该承担更大份额的防御成本,而美国应承担更小的份额,这对相对较弱的欧洲经济体来说是一个大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对以北约为基础的跨大西洋联盟体系构成了生存威胁。
        即将上任的美国政府,给欧洲带来的挑战既是安全上的也是经济上的。他威胁要对欧洲进口商品征收20%的关税,而许多欧洲国家经济刚刚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即使有所增长,也微乎其微。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情况甚至更加黯淡。自2009年以来,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几乎翻了一番,而欧元区的人均GDP仅增长了17%。欧洲一直未能发展出自己的科技巨头。在政治上,欧盟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分歧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极右翼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崛起。
        鉴于美国新政府,欧洲将更需要中国。它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与中国关系恶劣甚至冷漠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许多欧洲国家政府曾在5G问题上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必须学会尊重中国在香港和新疆的政策,即使它们不认同这些政策。如果欧洲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济和环境合作,就必须停止将中国视为一名不听话的孩子。欧洲文明必须承认并尊重与其平等的中国文明。
        长期以来,欧洲将中国视为经济劣等国家。这种心态已经不合时宜。中国在许多不同方面表现出对欧洲的优势:长期主义思维、卓越的生产模式、完整的供应链、电池创新与生产、价格更加低廉的产品,以及将电动车行业视为科技产业而非汽车产业一部分的认识。欧洲必须认识到,欧洲汽车工业的任何解决方案都需要依赖于与中国电动车和电池工业的新型合作。中国的资本和技术对欧洲汽车工业的未来不可或缺。
        欧洲需要向中国学习。不仅是电动车领域,其他领域也是如此,绿色技术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领域。欧洲企业应寻求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欢迎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将此作为学习和赶超的途径。 
        欧洲人的态度能否进行如此巨大的转变?时间会证明一切。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旧有的偏见需要被抛弃。(摘编自环球网  文/马丁·雅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