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 国防动态
“五心”工程,毕节双拥工作的创新密码
-
贵州省毕节军分区 吴来劲 谭晋金 胡馨月
近年来,“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拥军优属活动在黔贵大地蓬勃开展,贵州省毕节军地赓续红色老区光荣传统,同心同力、同向同行,积极探索实施“做好‘五心’工程、构建‘五军’格局、强化‘五度’成效”工作方法,体系推动拥军优属落地落实,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巩固,汇聚“同心向强·共卫国防”的磅礴力量。做好“同心”工程“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工作落实,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等7个文件……现在,党委统一领导、军地齐抓共管、部门协作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毕节在毕节进一步得到深化。”毕节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龙逊说道。市委议军会毕节军地在“纵横贯通”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坚持政策同行,结合申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建立党政机关、双拥机构、社会组织、民兵队伍、志愿群体“五位一体”工作网络,组织了10余次检查督导,表彰了60个先进集体、130名先进个人,不断巩固工作成效、激发动力活力。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万众一心开展社会化拥军,完善“向往同城”社会化拥军平台,构建12个行业拥军惠军体系,制定优惠优待清单268个,集聚拥军企业(门店)500余家,设立军人依法优先标识10325个,辖区旅游景点对军人免门票开放,利用信息化手段汇聚社会力量、赋能拥军惠军。某部战士周迅表示:“休假期间,来到毕节旅游,可谓是一路绿色通道,除景区门票免费外,到拥军门店住宿、购物都有优惠。”做好“红心”工程立足毕节红色老区优势,坚持用学习教育熏陶、先进典型引导,创新国防教育方法手段,用活红色资源,厚植爱军情怀。毕节军地深化国防教育“七进七讲”,创编《乌蒙儿女高原红》《林青的远方》等红色情景教学剧,邀请国防大学专家教授为党政领导讲战略形势、话援战使命,累计组织各类宣讲1000余场,在“沉浸式”学习熏陶中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同时,充分发挥“最美拥军人物” “模范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激励引领作用,组建了226人的“崇军黔行·戎归增辉”宣讲团,组织夏令营和红军小学师生“云端”连线戍边官兵,打造了“黔动先锋”功臣村朝阳寨,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近日,省市两级组织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进高校” “进军营” “进机关”,覆盖8个县区、6所高校2万余人。做好“安心”工程近年来,毕节军地打出“组合拳”,抓实党管武装,把支持部队备战打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结合党委议军会、现场办公会、双拥工作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全力做好“人、财、物”保障。克服兵员大市、安置大市压力,研究出台“后置招录”等政策措施,全力解决官兵“三后”难题,建立合作机制,常态化解决军人军属安置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让官兵不为后路担心、不为后院分心、不为后代忧心。除帮助解决现役军人的实际问题,还紧紧扭住退役军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架设“连心桥”,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就业帮扶、创业扶持”,打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举办专场招聘30余场,组织专项培训20余次,发放创业贷款1300余万元。选聘“兵支书”1375名,配备“兵校长”1731名,组建志愿服务队3951支3.9万余人,助力退役军人“三支队伍”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新战场”上再立新功。做好“爱心”工程在开展“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拥军优属活动前,着眼精准掌握官兵情况底数,通过筛查比对、现地核查,对现役军人“一个不漏、一项不错”全员建档立卡。聚焦“任务一线、艰苦边远、涉法涉诉”等军人家庭,下沉问需、调研问计、走访问效,建需求台账、发联心卡片,“一对一”解难帮困。如今,在毕节依托4003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立了县乡村三级4269个法律援助站点,开展一站式、下沉式、网格式服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解决涉军法律问题9起,提供司法救助金14万元,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同时,还针对特殊情况“一事一议”,帮助山体滑坡房屋受损军人家庭易地搬迁并发放补助金、协调925医院开展“联勤军医老区行”活动……及时解难事、办实事。做好“暖心”工程在“八一”、春节等时机,师团领导、骨干登门入户拉家常、真心实意送祝福,一人不落、全员覆盖现场慰问毕节籍官兵。全市上下还广泛开展“情系边海防”活动、中秋节赴西藏慰问戍边官兵,让广大毕节籍官兵倍受鼓舞、倍感荣耀。同时,组织军人家属、退役老兵联谊联欢,党政领导邀请休假官兵座谈餐叙,全市开展双拥表彰、文艺汇演、观影观展等活动30余场,在传递暖心关怀、献策建设发展中凝聚军心士气。毕节军分区政治工作处领导表示:“做好‘暖心’工程,就是充分发挥荣誉激励作用,用心用情做好新兵欢送、老兵欢迎、送喜报上门,真正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荣光的人。”下一步,毕节军地将继续发扬双拥优良传统,聚焦服务备战打仗,强化协同联动,持续做好“同心” “红心” “安心” “爱心” “暖心”工程,倾力强化崇军共识、浓厚爱军氛围、掀起拥军热潮、壮大惠军保障、抓实荣军服务,着力提升军人军属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