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全球面临十大趋势

  •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入2025年,全球格局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会有哪些重大趋势?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以下十个关键词,供广大读者参考。

    “全球南方”持续崛起

        在2025年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全球南方”预计将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和有韧性的角色。
        “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扩展其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计划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提高民众生活水平;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以更好地反映“全球南方”的经济现实;上海合作组织将推动“全球南方”在各方面合作的加强,引领技术创新和数字转型。
        2025年,“全球南方”国家超过70%的人口将能接入高速互联网,从而更大程度地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气候变化仍将是一个关键问题,“全球南方”将倡导更具雄心和公平的气候政策。“全球南方”将在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埃及亚洲研究与翻译中心主任 艾哈迈德·穆斯塔法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从整个发展趋势看2025年宏观经济运行特点,我认为可以用两个字进行概括:国际经济是“变”、中国经济是“稳”。
        根据判断,2025年世界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复苏,总体增速预计在3%左右,但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预计将会设定在5%左右,以“稳”为主。 
        2025年,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施策的稳楼市政策将再度发力。宏观政策将“全方位扩大内需”放在首位。在宏观政策支持和实体经济平稳运行下,股市和金融市场将同步趋“稳”。2025年将是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之年。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连平

    “秩序冲击”

        随着2025年将迎来联合国成立80周年,全球治理将成为热门话题。一方面,国际多边体系下的安全治理及经济治理将面临考验。另一方面,世界很可能面临“秩序冲击”。
        近年来美国管控国际事务的能力下降,因此更加依赖实力、以大欺小,或者动辄退群搞“小圈子”政治。就欧洲政治而言,今年将迎来分水岭。2025年欧洲将继续艰难地试图消化极右翼政治带来的冲击,法德两国的政治动向将是标杆。
        在此背景下,国际秩序的转换可能迎来一个空窗期,接下来世界将面临的,很可能是全球治理从“治理赤字”到“治理真空”的挑战。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多极和平

        在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解决冲突需要耐心和娴熟的外交手段。“多极和平”是一种思考未来和平的方式,这种和平不仅仅是一种没有战争的状态,而是一种得到包容的局面,人类事务可以建设性地朝着共同目标调整,差异可以作为和平建设工作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与两极和平形成对比,多极世界的和平必然具有包容性。如果能够构建和实施积极的和平,多极和平就需要关注安全不可分割的必要性。需要建立机构,以加强非暴力争端解决机制,创造更强有力的和平结果。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政策顾问 鲍韶山
    “新杰克逊主义”

        特朗普领导共和党在去年大选中获得全面胜利,“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基础其实是“新杰克逊主义”。美国杰克逊总统执政时,美国正处于版图扩张期,主张“美国优先”,不主动参与欧亚“旧大陆”的事务,集中力量扩大美国势力,确保美国在“新大陆”的主导地位。这就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特朗普会对外宣称“要让加拿大变成美国的一个州”,“不排除武力拿下格陵兰岛”。
        因此,从外交理念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政府的风格被认为是延续了“杰克逊主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黄靖
    “目的地中国”

        2025年,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发展的中国。中方免签国家范围不断扩大,更多国家民众来中国旅行变得更便捷,而中国在移动支付技术方面的进步,也将简化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游玩、购物和住宿。
        通过社交媒体,我们已经瞥见了中国令人叹为观止的转型:古老的奇迹得到修复,充满科技气息的未来城市拔地而起,以及深受人民珍视的文化地标。在2025年,这些奇迹将不再局限于国内观众,而将闪耀全球舞台。2025年,中国是全球更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澳大利亚汉学家、作家 哈罗德·威尔顿
    气候问题再响“警铃”

        2025年的气候问题关注点,可以用5个字概括:
        热——全球气温上升,2024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55摄氏度,预计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频——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像热浪、干旱、洪水和风暴等将更频繁和严重;升——随着冰川和极地冰盖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将继续威胁沿海地区;酸——海洋酸化加剧,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失——生物多样性丧失,许多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
        气候问题的“警铃”声再次响起,2025年全球气候合作与气候政治的相关争论可能会更加激烈。
        美国已宣布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如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提升善后处置能力是国际社会要关注的。
        ——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心研究员 贾卫列
    货币多元化

        未来12个月,国家货币在贸易结算和发展融资中的使用将持续扩展。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资金清算系统的武器化,削弱了许多国家对该系统安全性和公正性的信任。
        过度依赖美元影响了国家的经济稳定性和融资能力。随着美国利率的上升,债务国面临的财务压力也在加剧。
        金砖国家已启动一项倡议,为成员提供一个平台,支持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预计2025年晚些时候,金砖国家将推出一个名为“金砖清算平台”的系统,并设立相应机构提供保险和流动性支持。发展融资不依赖美元和货币多元化令很多国家能够实现自主发展。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政策顾问 鲍韶山
    银发经济进入黄金期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时期。2024年至205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将从3.1亿人、占比22.0%,增至峰值5.1亿人、占比42.2%。中国将构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潜在银发经济体量。
        银发经济既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为老经济,又是为深度老龄社会做准备的备老经济。从需求侧看,一是巨大规模老年人口本身就蕴蓄了巨大的潜在银发市场,深藏重大商业机会。二是低龄银发群体新势力正在崛起。从供给侧看,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扩大和优化银发产品和服务供给,提质增效正稳步推进。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原新
    人性之力

        人性——同情心、道德、理解和共同责任的价值观——成为一种关键的平衡力量。这些价值观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了道德指南,并提醒我们,进步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生活、促进联系。
        人性确保技术进步得到深思熟虑的应用,而不仅仅是高效的应用。它推动我们超越边界和分歧,倡导考虑多元视角并维护所有人尊严的解决方案。
        2025年,人性尤其重要,因为它提醒我们,在民族主义和技术破坏威胁将我们分裂时,我们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没有人性作为平衡力量,极化、不平等和技术带来的意外后果的风险只会增加。
        ——杜克昆山大学执行副校长、社会科学杰出教授 约翰·奎尔奇(摘编自《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