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0日,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巴黎AI峰会)在法国巴黎盛大开幕。在这场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与会者的会议上,“中国成功”引发多方关注。《纽约时报》称,巴黎AI峰会上充满了关于中国人工智能(AI)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讨论。
“新的希望”
据法国媒体报道,本次峰会由法国和印度联合主办,是继2023年在英国举行的全球AI安全峰会和2024年在韩国召开的AI首尔峰会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峰会。
美联社称,DeepSeek的崛起反映出中国在AI方面的利益与此次会议东道主法国相吻合。Mistral公司联合创始人亚瑟·门施表示,DeepSeek的成功让法国和欧洲企业看到通往成功的跳板。Mistral跟DeepSeek很像,Mistral希望从中获得启迪。他说,“DeepSeek时刻”说明Mistral押注开源模型是完全正确的。采用闭源模式的OpenAI让AI的理念有所封闭,但现在AI“又开放了”,Mistral坚信“开源必将胜利”。
《纽约时报》称,DeepSeek还为欧洲等地的小型AI公司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公司曾将自己排除在竞争之外。通过使用更高效的训练技术和巧妙的工程技巧来构建模型,DeepSeek证明,你可能只需要几千万美元(而不是几千亿美元)即可跟上AI前沿的步伐。法国一家AI开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克莱门特·德兰格说:“DeepSeek已经证明,所有国家都可以成为AI的一部分。现在,全世界都在追赶。”
据法新社报道,11日的巴黎AI峰会闭幕式声明说,包括中国、法国、德国和印度在内的61个签署方同意,快速发展的AI技术必须是“开放、包容、合乎道德和安全的”,并纳入国际治理,这被写入《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但美国及其盟友英国拒绝签署这一声明。英国以“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解释其不签署的原因,并否认是跟随美国的立场。
英国《卫报》11日评论称,英国和美国拒签共同声明,打击了人们以协调一致的方式开发和监管AI技术的希望。
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发自巴黎的报道称,美国副总统万斯11日演讲时,在场的各国政要“脸色越来越铁青”。
万斯非常直率地阐述美国的观点,而这并不是国际政要想听到的。万斯驳斥了全球对AI安全性的担忧,甚至在演讲一开始就说,他不是来谈论这件事的。许多参会方都意欲争夺AI的主导地位,但万斯热衷于提醒世界,美国是主导者。评论称,这一切是一个有力的象征:随着各个国家追求自己的AI议程,国际社会的碎片化程度正在加剧。
“我们落后了”
正当巴黎AI峰会聚焦全球治理和技术未来之时,欧洲内部对AI产业现状的反思也在不断加深。
中国企业DeepSeek的AI模型以更低成本、开源代码实现了与美国竞争对手相媲美的性能,这是近期的全球舆论热点。欧洲各大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指出,中国企业出人意料的赶超凸显了美国围堵政策的失败,为欧洲奋起直追指引了方向。
美国“政客”网站2月9日报道指出,中国的Deepseek和美国“星际之门”大规模投资为欧洲敲响警钟。欧洲商业界表示,欧洲AI技术已经落后于中美,并呼吁加强投资、要求欧盟放松监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看来,欧洲在AI领域的前景令人担忧,在这一领域的疏忽可能会让欧盟付出沉重代价。当地时间2月9日,CNN播出了马克龙于当地时间2月6日在爱丽舍宫接受独家专访的视频,谈及AI的话题,他坦承欧洲已经不在这一竞赛行列。“我们落后了。我们需要一个AI议程。因为我们必须弥补与中美在AI领域的差距。”马克龙补充说,他担心欧洲只能扮演一个AI的消费者角色,可能失去对该技术未来方向和发展的控制。
“我将为AI而战。”马克龙告诉CNN,竞争力是关键所在,并公开呼吁营造一个使欧洲更具竞争力的商业环境。“作为欧洲人,我将争取更多国防和安全方面的解决方案。我将在所有这些问题上争取最大的雄心。”
马克龙表示,为了与中美的AI议程相抗衡,欧洲将在今年2月和3月公布一系列关于AI初创公司监管的改革公告和路线图。
“我们希望欧洲成为领先的AI大陆之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演讲中表示,“我经常听到欧洲在美国或中国已经领先的比赛中迟到了。我不同意,因为AI竞赛远未结束,我们才刚刚开始,前沿在不断变化,全球领导地位仍有待争夺。”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为欧洲的AI投资筹集总计2000亿欧元,其中500亿欧元来自欧盟预算,其余来自“供应商、投资者和行业”。
一条错误的路
拥有多家地区性大报的“德国编辑部网络”刊发评论称,一家中国小公司研发的AI模型居然能让一家老牌企业的市值蒸发数千亿美元,足见AI领域如今疯狂到了何种程度。
文章称,“拥有领先的AI是保持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关键所在。拜登希望通过出口管制保持美国对中国的领先优势,特朗普宣布设立‘星际之门’AI基础设施合资公司,目的同样是保持对中国的领先优势。但如今,一家成立两年的中国初创企业显然跟上了美国人的脚步,而且成本低得多。这可真是来自中国的问候。”
德国《经济周刊》评论指出,中国人如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的制裁。“这家初创企业的成就证明了一点:资源稀缺能激发创造力。小团队往往更加灵活高效,因为他们不得不专注于最重要的事项。技术资源有限迫使他们寻找务实的而非显而易见的方案。此外,资金有限意味着围绕金钱分配的斗争减少。”
“况且,美国的制裁也可能起到很强的激励作用。中国人会觉得,现在必须拿出实力让人看看。这种激励效应不容小觑,处于逆境中的人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工作时间更长、更卖力。”
“这意味着什么?科技制裁是一条错误的路。欧美必须和中国展开(公平的)科技竞赛。政府不应当继续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纵容那些财大气粗的垄断企业,而是应该首先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转。遗憾的是,我们不得不依靠中国来得出这个结论。”
《南德意志报》以“中国的DeepSeek领先美国,这样蛮好”为题刊发评论称,来自中国的AI模型打破了美国的垄断,而且证明成本可以比以前低得多。“这表明,世界不必继续依赖美国的AI科技。不论是OpenAI还是谷歌,他们的AI程序都是加密的,但DeepSeek的关键部分是开源的,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改造。这意味着人人都能获得廉价甚至免费的高性能AI……这将是一场AI革命,受益的将不再是少数几个亿万富翁。”
“这听起来有点像充满偏见的陈词滥调:美国人依靠的是大量金钱及超级计算机的力量,所谓大即是美。中国人则打造了基于美国研发成果却更加节省的模式,并以此对抗美国。DeepSeek已经找到了让AI更加高效的方式,能够节省资金和电力。”《南德意志报》称,“中国已经在撼动美国的AI超级大国地位。OpenAI及谷歌今后将更难从程序员等AI重度用户处收取费用。美国企业及投资者此前为AI统治战略押注了重金,DeepSeek让这些投资陷入风险。”
不过,《南德意志报》认为,“美国的优势并没有消失。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人都将无法获取英伟达的重要芯片,因为美国对其实行出口管制。随着AI热潮的持续,芯片依旧会是紧俏商品。”
“无论如何,中国人告诉全世界,美国企业的垄断是可以在形成之前就被打破的。美国人曾经有可以将AI领域重要对手排挤出局的迷梦,现在突然从梦中惊醒。如今,AI已经成为地缘政治。”(摘编自观察者网、环球网、《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