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先念: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

  •     李先念是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革命战争年代,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是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分管财经工作,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倾注大量心血。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曾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为实行和推进改革开放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他对党忠诚,心怀大局,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信仰坚定 顾全大局

        1909年6月,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在家乡学木工时,他受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影响,毅然投身农民运动,誓言要“给旧社会做棺材”。
        大革命失败后,李先念不畏白色恐怖,率领家乡人民参加黄麻起义,并于1927年12月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忠诚于党,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没有动摇和退缩,正如李先念所说,“对革命决不动摇,对敌人决不投降。头可断,真理不可丢,这是我们的美德。不论遇到任何风波、任何崎岖,绝不丧失自己的美德。”
        长征时,李先念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斗争。对一些同志认识不清、思想不通、情绪低落等问题,他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告诫部属:“我们要走的革命道路就像岷江的水一样,不管遇到多少曲折转多少弯,最后还是要流入大海的,相信革命一定能够成功,不要灰心丧气。”他团结部队,率红四方面军先遣军与红二方面军一道北上,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作出了贡献。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奉命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不久,该部改称西路军,执行中共中央和军委建立河西根据地和打通新疆的战略计划。李先念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指挥部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血战河西走廊。西路军失败后,他临危受命,负责统一军事指挥,率余部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历尽艰辛到达新疆,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西进途中,他用仅存的一部电台致电中共中央和军委:“我们决不灰心,坚决执行中央指示,在自主、独立与依靠自己的路线上克服任何困难,求得最后胜利。”后来,毛泽东讲到李先念的革命精神时说:“在黄河西边,部队被打散了,李先念同志他一不脱军装,二不当俘虏,带几百人到了新疆。”
        1976年,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李先念无私无畏,挺身而出,作为主要决策人之一,为从危难中挽救党、挽救国家作出重大贡献。之后,他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倡导解放思想,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协助邓小平领导全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79年4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决心不动摇,事情要办好,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凡是对全局有利的事情,大家都要勇于承担义务,坚决去办,而且一定要办好。凡是对全局不利的事情,即使从局部来看是必需的、有利的,也决不能办。”他以身作则,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殚精竭虑,奋斗到最后一息。
    谦虚谨慎 淡泊名利

        李先念一生功勋卓著,却始终淡泊名利、毫不居功。他说:“共产党员应当具备谦逊的态度。我们一切事业的成功,是全党力量的成功,也是全体干部与群众力量的成功,决不是个人力量的成功。我们不能把成功的事业,当成自己私人的家当。”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先念主持湖北省工作,在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改善财政经济状况、团结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等一系列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1953年底,他到麻城、红安视察,湖北日报社安排记者随同采访。他专门嘱咐记者说:“你这次来采访,我没有多的意见,我希望你能深入群众,多写群众。我知道,现在有许多记者只注意写首长,不注意写老百姓,这是不对的。你要多参加群众活动,要多写老百姓。”不要宣传他个人,多宣传群众,是李先念一贯的要求。
        1954年夏,李先念调到中央工作,不久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全国经济建设。从地方到中央,从军事工作改行经济工作,他感觉心中无底,担心一旦出差错会给国家造成损失。
        5月15日,李先念在给中共上海市委代理第一书记陈丕显的信中写道:“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理论水平低,文化程度有限,工作难免不犯过错。然而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尽可能少犯错误。今后请你们多加帮助,如有意见,必须提出,使我少犯主观毛病。”到新岗位后,李先念以谦逊的态度,多方了解情况,甘当小学生,向一切内行学习,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很快掌握了这方面的大量知识。
        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曾说:“我们的李先念同志就把中国的人民币和其他各种钱财管理得非常好!”后来,陈云也评价说:“他是将军管理经济,但他能很快精通当时的经济工作,这是十分难得的。”
        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选举产生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会后,公布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选人名单。李先念看到名单里有他的名字,立即写信给党中央,表示自己还不够资格,请求将他的名字删掉。
        李先念在信中写道:“对我来说,等于晴天霹雳,心情极端沉重。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能力和资历,就在中央工作的时间来说,不应当提到我的。”但中央考虑到他的突出贡献,仍将他列入候选人名单。次日,他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20世纪80年代初,武汉军区和湖北省开展新四军第五师战史和鄂豫边区革命史编写工作。李先念是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第五师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为抗日战争立下重要功勋,但他对从事编写工作的同志强调说:“五师的创建、成长、壮大和取得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导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因此,写这段历史,应该把功劳归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归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英勇奋斗,决不要突出个人。”李先念襟怀广阔、光明磊落、谦逊低调的人格风范,可见一斑。
    克己奉公 一心为民

        李先念把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座右铭,经常说“要与别人比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性,不与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更不允许贪污腐化”。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对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也要求严格。
        少年时的贫苦生活和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使李先念养成了俭朴的生活习惯,不论后来职位多高都未改变。他反对浪费,不讲究吃穿排场,经常告诫家人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吃饭时,他会把孩子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掉,给他们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他们不能忘本。当下属说他生活苦了点,要他注意保养身体时,他却说:“苦什么,比起过去的生活已经是天堂了。” “个人生活太奢侈了,会丧失贫下中农感情的。”1954年离开湖北到中央工作时,他向工作人员提出,要把使用过的家具带到北京继续用,免得公家再花钱买新的。他对身边工作人员强调,在住房、家具等生活问题上,不得再向中央有关部门提特殊要求。
        李先念来自人民,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他说:“人民是水,共产党是舟。共产党不能脱离人民,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脱离群众。” “一件事做了以后,大多数老百姓说好,就叫成功;老百姓把嘴巴噘到一边,就叫失败。”
        1950年夏季,湖北接连发生水灾,群众生产生活遭受重大损失。为应对灾害,李先念亲任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兼政治委员,领导和部署防汛救灾工作。7月19日,当“江汉两水抗洪第一回合大体已经过去”时,他致函荆州地委书记等,强调“不能以此满足与骄傲,更要兢兢业业,因这是关系千百万人的生活问题”。他严肃批评了麻痹松懈的错误观念,指出:“把广大人民的生命当儿戏,这种恶劣作风是对人民犯罪的行为,必须根绝,必须受到制裁与处分。”之后,他多次敦促有关领导干部重视救灾工作,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灾民。
        李先念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念人间之乐而乐”的情怀,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无愧为“伟大的人民公仆”。他的崇高品德和风范,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的重要精神财富。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  文/杨新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