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困局未解,美俄关系破冰

  •     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2月18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谈,会谈持续了约四个半小时。从双方披露的内容看,利雅得会谈聚焦两个主题:俄乌冲突与俄美关系,并且取得一定“成果”。
    美俄达成四点共识
    乌克兰未受邀请
        美国国务院在会谈结束后发表声明说,美俄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俄乌冲突等达成四点共识。
        首先,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解决双边关系中的棘手问题,其目标是采取必要措施,使两国外交使团的运作正常化。
        其次,双方同意任命各自的高级团队,着手努力以持久、可持续且为各方接受的方式尽快结束俄乌冲突。
        第三,双方同意为未来在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及经济和投资机会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这些合作将随着俄乌冲突结束而出现。
        第四,当天与会团队承诺将保持接触,确保以及时和富有成效的方式推进谈判进程。
        在俄罗斯与美国在沙特阿拉伯就乌克兰局势、改善两国关系等问题举行单独谈判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将自己原定19日访问沙特的行程,推迟到3月10日。
        “我们没有被邀请参加在沙特举行的俄美会晤。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意外——我想这对很多人都是——我们是从媒体上得知这个消息的。”泽连斯基18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会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后说,“我不希望发生任何‘巧合’,这就是我不去沙特的原因。”

        路透社18日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乌克兰此举是“不想让在利雅得发生的任何事情显得合法化”。泽连斯基当天还重申,反对“在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情况下就如何结束乌克兰战争做出决定”。

    要价落差仍然存在
        根据美国问题研究专家、中美关系专家金灿荣的观察,对于解决俄乌冲突,利雅得会谈以及美俄对外表态传递出如下重要信息。
        其一,双方达成共识,即实现永久和平、彻底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停火。其二,美方解决思路是照顾俄罗斯、牺牲乌克兰,并且由美俄先谈成协议。其三,建立谈判机制,包括各自组建谈判团队、设立专门工作组等,为后续谈判和沟通奠定基础。
        不过,外界认为,特朗普政府很难在乌克兰问题上迅速获取和平红利。
        金灿荣也表示,要达成和平协议绝非易事。以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美方抛出的设想并未被各方接受,要价落差仍然存在。
        俄罗斯方面,被曝提出更高要价,包括要求北约撤销2008年向乌克兰作出的“入约”承诺,而非仅仅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等。
        乌克兰方面,尽管美国声称乌克兰想要恢复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前的边界“不切实际”,暗示乌克兰放弃俄占领土,但基辅并未松口。
        此外,在派遣维和部队、解除对俄制裁、归还扣押的俄方资产等问题上,各方分歧重重,未来难免激烈博弈。
        比如,对于是否在乌克兰部署维和部队以保障和平一事,特朗普说美国不会出兵但不反对欧洲派兵,俄罗斯称北约在乌驻军“不可接受”,欧洲内部则意见不一。
        “利雅得会谈仅仅意味着美俄开始着手解决俄乌冲突,但仍存在立场差异和谈判障碍,未来能走到哪一步,能否达成被各方都接受的方案,从而实现永久和平尚难断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乌克兰和欧洲没能在利雅得会谈中“上桌”,但美方并未完全绕开两者。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结束与俄方会谈后,与欧洲多国外长通电话,通报会谈情况。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凯洛格则定于19日访问乌克兰。
        但是,金灿荣推测,俄乌冲突最终仍会以有利于俄罗斯的局面收场,处于弱势地位的欧洲与乌克兰仍将不得不屈从美国意愿。
    俄美开始和解,但障碍仍存
        相比俄乌冲突,俄美关系似乎取得更实质性的进展。
        美方称,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解决双边关系中的棘手问题,并使两国外交使团的运作正常化。双方还同意为未来在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及经济和投资机会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俄方表示,俄美同意考虑彼此利益,推动双边关系发展。
        金灿荣认为,对美俄来说,利雅得会谈虽然只是初步接触,但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和解,并且隐含了全面和解与合作的更大目标,未来还会继续推进。
        美方发布的信息显示,双方已展示行动(恢复外交使团运作)、态度(承诺保持接触)以及目标(俄乌冲突结束后展开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不过,就美俄元首会晤,利雅得会谈并未给出具体时间。
        舆论认为,利雅得会谈标志着美俄关系发生重大转变。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严酷制裁并孤立俄罗斯,美俄关系跌至冷战后最低点。随着两国元首近日通电话、两国高官在沙特面谈,冰冻的美俄关系似乎有了些许暖意。舆论认为,特朗普调整对俄政策是转变背后的推动力。
        美国国内有评论称,特朗普政府不仅逆转了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俄外交孤立政策,更颠覆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奉行数十年的遏俄防俄政策,未来“亲俄疏欧”或成趋势。
        俄罗斯国内也有类似观点。俄高等经济学院欧洲和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瓦尔代俱乐部专家德米特里·苏斯洛夫指出,利雅得会谈凸显美国改变了冷战后对俄政策的整个范式,意味着美国首次承认俄罗斯的利益和关切,并寻求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问题。
        特朗普为何一反美国政策传统?
        金灿荣分析,或有三重原因。
        第一,存在战略需求。特朗普将中国视为唯一对手,有意通过缓和美俄关系,实现联俄制华的战略目标。
        第二,敌视“深层政府”。在特朗普眼中,老欧洲与前总统拜登同属“深层政府”,需要将美国内外“深层政府”清理干净。还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及其盟友认为,美国为欧洲安全付出高昂成本,需要与莫斯科达成某种妥协,以便从欧洲撤回军事力量和安全资源,从而转向与“最大威胁”中国的战略竞争。
        第三,或有特殊关系。特朗普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斯拉夫国家或有利益等方面的特殊关系,使其与后者有亲近感。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外界认为,美俄关系表面看似解冻,但由于双方存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历史恩怨等结构性矛盾,要真正回暖仍面临挑战。
        俄方对此也表态谨慎。俄外长拉夫罗夫说,双方在某些问题上相互理解不意味着和解。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也强调,目前还很难说俄美关系正在走近。
        金灿荣认为,美俄关系和解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仍存在诸多障碍。
        首先,能否顺利解决乌克兰问题是一大关键。其次,美俄之间矛盾重重,特别是美国内部疑俄心理很强。再次,双方今后在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层面如何展开合作尚待探讨,似乎空间有限。
        政治领域,美国有意拉拢俄罗斯遏制中国,但这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俄也不会承受战略失误的代价。经济领域,美俄都是油气大国,竞争性强,互补性差。因此,美俄关系能改善到何种程度仍待观察。(摘编自新华社、上观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