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危机三周年:转折点来了?

  •     2月24日,乌克兰危机升级已满整整三年。漫长而代价高昂的战事,剧烈冲击地区安全等诸多领域,也催生全球地缘格局新变化。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上台令“战和”前景出现戏剧性转变。但各方利益分歧盘根错节,互相博弈仍在激化。
    冲突影响深远
        回望过去三年,俄乌双方反复拉锯,在欧洲大陆中心地带撕开一道绵延上千公里的伤口。
        三年之中,不是没有出现过和谈契机,但由于西方介入等原因,战争机器并未停止轰鸣。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指出,延宕三年的危机,首先让俄乌付出沉重代价,严重恶化其安全环境。乌克兰失去20%领土的控制权,城市和地面基础设施被毁。重建和恢复预计耗资数千亿美元。
        反观俄罗斯这边,南部安全受到冲击。黑海舰队被迫后撤,边境三州进入紧急状态,当地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均受影响。俄罗斯还受到西方全面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
        从人员伤亡看,外界普遍评估,这场冷战以来最激烈的局部战争造成两国数十万人死伤,超过1000万乌克兰平民流离失所。
        危机也给地区和全球带来深远影响。战争形态方面,俄乌冲突是冷战后的一场新型战争,无人装备从战争配角变成主角,俄乌均成立专门的无人机部队,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趋势。俄军高超音速武器也被多次动用。政治经济方面,冲突导致欧洲乃至全球能源安全等受到冲击。一些欧洲国家民众失去对传统主流政党的信任,极右翼思潮在欧洲逐渐蔓延。国际秩序方面,美俄元首近日通话,预示着美俄战略关系出现缓和。现实主义外交可能取代过去的新自由主义,成为未来国际秩序的一部分。
        张弘指出,对美国而言,首先是俄美之间达成一致,然后才能同乌克兰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接触。这也说明特朗普奉行的是基于实力的外交,谁拳头硬谁就有话语权,而不是过去美国建制派以及欧洲国家倡导的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多重力量博弈
        当前,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满月”,持续三年的俄乌冲突僵局也正迎来一场转变。美俄方面,利雅得会谈为和平解决冲突带来曙光。
        张弘认为,当前乌克兰危机的转折点已经出现。第一,特朗普的当选及其在俄乌问题上的重大转变,使和平更有希望实现。第二,在和谈问题上,美俄做出重大妥协,尤其是美国满足了俄方部分安全和战略上的核心诉求,例如表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以及俄乌以现状为基础进行和谈与停火。
        与此同时,特朗普采取了一种不顾盟友关系、不顾国际规则、由大国主导和谈的模式。然而,乌克兰危机有着复杂的地缘安全利益、难以理清的民族国家矛盾,其中包含多重力量博弈。
        因此,“美式终战法”能否确保所有涉事方达成妥协还要打个问号。在缺乏乌克兰和欧洲配合的情况下,协议可能很难落实,停火也很难真正实现。
        张弘指出,既然美国对短期内实现和平感到乐观,预计下一步会采取非常规施压,迫使欧洲和乌克兰接受结果。虽然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存在某些弊端,但完全回归现实主义的“丛林法则”也是危险的。退一步看,即便是“进展神速”的美俄谈判,俄罗斯的某些要价能否得到满足尚不清楚。
        当前,战场形势也并未随着和谈曙光的出现而有所改善。张弘指出,俄罗斯在库尔斯克加大进攻力度,一是因为它不认同乌克兰“领土换领土”的提议,希望在和谈前将乌军驱逐。二是俄方希望迫使乌方接受现实,对美俄达成的共识采取配合态度。因此,以战促和、边打边谈的态势仍会在一个阶段内持续。
    和平还有多远
        视角再转向欧洲和乌克兰。它们对于被特朗普“抛弃”犹感“意难平”,正在形势“大逆转”之际谋求出路,争取自身利益。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3日称,如能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愿立即辞职。他24日在首都基辅召开的“支持乌克兰”峰会上称,乌克兰必须通过“实力、智慧和团结”来获得和平。观察人士认为,这是泽连斯基对特朗普数次犀利攻击并质疑其执政合法性的回应,也是再次呼吁美方正视乌方对“安全保障”的关切。
        欧洲方面,气氛也“相当凝重”。美国被曝拒绝与盟友一道,于24日在联合国大会共同发起支持乌克兰的决议草案,而是“另起炉灶”。有分析指出,欧洲方面首先要确保后期能参与俄乌和谈,避免地位被边缘化。欧洲一旦缺席和谈,它在全球政治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
        张弘指出,解决俄乌冲突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起公平、民主和有序竞争的国际秩序,才能打造民主、和平和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也将继续致力推动止战促和,助力构建更加包容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摘编自上观新闻  文/张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