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一艘响级水声测量船“备后”号在冈山县玉野市的三菱重工海事系统公司玉野造船厂下水。作为2025年日本海上自卫队下水的第一艘军舰,“备后”号水声测量船事实上却是一艘名副其实的“老舰”——响级水声测量船的首舰“响”号其实早在1991年就已入列。时隔34年后,响级水声测量船才迎来了姗姗来迟的第四名成员。
所谓水声测量船,顾名思义就是测量声波在不同海区的水中传播特性和参数的海军辅助舰船。各国海军赋予水声测量船的主要任务和使命包括:测量和记录不同水文条件下不同海区的海洋噪声强度和分布,特别是己方潜艇预定活动的海域。从理论上讲,只要己方潜艇发出的噪声水平低于海洋环境的背景噪声,那么敌方潜艇以及其他反潜平台就很难发现己方潜艇。因此,了解和记录预定海域的海洋噪声情况对于己方潜艇的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水声测量船还可以对探测范围内的所有水面舰艇以及潜艇的噪声信号进行测量和记录。对于己方水面舰艇以及潜艇来说,能够通过水声测量船准确测试自身在不同海域、不同距离上的噪声信号,有助于采取进一步的降噪措施,提升声学隐身能力。而对于非己方水面舰艇以及潜艇,包括潜在对手以及第三方的舰艇,水声测量船则可以测量和记录它们的噪声声纹特征,并录入到数据库中。当己方潜艇以及反潜平台探测到不明目标的噪声信号后,首先就会利用数据库进行声纹比对,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识别出这是哪国的某型舰艇,甚至可以精确到某一艘舰艇,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战术。
由于水声测量船装备有非常完善的水下声学设备,包括拖曳线列阵声呐、测深仪、声速测量仪、声线轨迹仪、梯度仪和各种声学数据处理设备等,所以除了测量和记录噪声信号,还可以利用主动声呐发射声信号对海底地形地貌,尤其是海床、海沟进行探测,从而绘制更为完善细致的海图。海图的准确与否对于己方潜艇作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决定着水下作战行动的成败命运。
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水声测量船包括美国海军的胜利级、无瑕级以及日本响级等。
美海军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水声测量船的装备以及使用,并作为其海洋情报侦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美海军现役的胜利级和无瑕级两型水声测量船的性能以及技术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
无瑕级水声测量船事实上是胜利级的发展型号,原计划建造5艘,但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仅建成服役一艘,即“无瑕”号。该船最主要的水声探测设备就是TL-29A型主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系统,由SURTASS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和LFA低频主动拖曳线列阵声呐组成。该型主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生产,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拖曳线列阵声呐系统,具备强大的声信号收集和分析处理能力。
日本海上自卫队长期以来一直将反潜作为重点发展的核心能力,很早就开始设计建造水声测量船。1989年11月,响级水声测量船首艘“响”号开工建造,1990年7月下水,1991年1月服役。二号船“播磨”号于1990年12月开工建造,1991年9月下水,1992年3月服役。这两艘响级水声测量船服役后,全部编入基地设在吴港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声学测量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原计划建造服役5艘响级水声测量船,但是在“响”号和“播磨”号相继开工后便暂停了后续3艘的建造工作,这一停就是30年。直到2019年,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中的第三艘响级水声测量船“安艺”号才开工建造,2020年1月下水,2021年3月服役。第四艘“备后”号水声测量船则在2024年3月开工建造,2025年2月下水,按照惯例计划在2026年3月入役。
四艘响级水声测量船均采用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目前,许多国家的主力水声测量船基本上都采用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其原因就在于这种船型的技术优点特别适用于水声测量船的作战使用。
此外,作为核心装备之一的主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系统,日本海上自卫队需要从美国为响级水声测量船采购成品型号,基本上就是美海军“无瑕”号的同型装备。因此,除了船身大小导致的航行性能差异,日本海上自卫队响级水声测量船的探测能力应该基本上与“无瑕”号相当。(摘编自澎湃新闻 文/王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