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爱号医院船:万里海疆护航健康

  • 南部战区海军某勤务船大队 武欢庆 杜齐祥 向国梁

        这是一家海上流动的“二甲医院”;这是一艘“救死扶伤”的海上军舰;这是一个奋进深蓝无畏奉献的英雄群体。
        入列5年多以来,全船官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光荣使命,紧盯未来战场,锻造一流海上卫勤保障劲旅,先后出“岛链”、闯大洋,出色完成海上医疗救护演练,并多次赴西南沙岛礁完成为驻岛礁居民和官兵巡诊,共实施手术十余例,累计服务官兵近3000人,真正以卫勤保障能力提升了对战斗力生成的贡献率。
        它,就是南部战区海军某勤务船大队友爱号医院船。
    既当“保障队”,又当“战斗队”
        身处南海一线,这艘医院船快速转变角色,拓展职能使命,既当“保障队”,又当“战斗队”。
        翻开友爱号医院船的大事记,虽然该船入列年限不长,但完成的任务不少。太平洋海域演练、一线救治渔民、海上紧急手术、海上接诊巡诊……在每项任务面前,全船官兵都敢打必胜,勇于担当,每一次都交出满意答卷。
        “医院船作为保障船,不但要能保障,更要能战斗。”该船政委胡举杰介绍,作为军人,他们坚决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服从上级命令。在多次支援行动中,全船官兵密切协同,以专业的操纵、规范的用语、敢打必胜的决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致电表扬。
        听党指挥记心上,研练实战为打赢。5年多来,友爱号医院船围绕“海上转诊、一线救治、船上手术、紧急后送”,紧贴使命任务,聚焦未来海战场,有效锤炼了快速机动、应急搜救和海上一线医疗救护能力。
    家事往后放,国事放在前
        “救死扶伤勇担当,逐梦海天向深蓝。”这句印在该船通道里的话,也“流淌”在全船官兵和医护人员的血脉里。
        “家事往后放,国事放在前”,是该船官兵自然而然的行动自觉。在大队领导心目中,他们完成任务坚决,是不折不扣的好兵,但因为长期出海执行任务,肩负责任与使命,他们很少与家人团聚,无法给予家人更多关怀与陪伴。
        在长达8个多月的海上值班中,全船官兵舍小家为大家,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守卫祖国海防线上,为人民海军走向深蓝助力护航。
        舱段兵陈麒是家里的独生子,值班过程中母亲意外遭遇车祸,为了让儿子安心服役并未告知。但从朋友处,陈麒还是得知了母亲因车祸住院的消息。在一次视频通话中,陈麒望着病床上的母亲再也止不住眼泪,思念之情愈加强烈。彼时,他多么想在病床前陪伴母亲,但一想到船上值班任务那么重,自己又身为专业骨干,不得不暂时放下个人情感,继续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尽责”也是另一种“尽孝”。 
        一个个 “小我”成就了友爱号医院船的忠诚担当;一件件“大事”彰显了全船官兵的本色,更书写了一曲“友好亲爱”的时代壮歌。近年来,该船先后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战备转型建设先进单位和装备管理先进单位,多名官兵荣立三等功。
    医疗需求在哪里,
    它就会出现在哪里
        医院船,顾名思义是一艘流动的海上医院。无论是渔民、海警还是驻岛官兵,他们的医疗需求在哪里,医院船就会出现在哪里。
        2024年某日,正在南海某岛礁作业的渔民王光突发剧烈性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摔倒在地后,意识逐渐出现障碍,虽经同伴紧急送往驻岛礁医院,但病情逐渐加重,情况不容乐观,生命危在旦夕。
        彼时,友爱号医院船正在岛礁附近海域执行战备值班任务,收到医院发来的求助信息后快速响应,立即启动急救预案,召集内科、外科、急诊重症等专家组成医疗组,全面做好收治准备。
        收治患者后,经多科医生系统检查,诊断患者脑部中线结构明显向左侧移位,已形成脑疝。“如不开颅手术,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经过会诊,医疗中心医生认为患者颅脑手术条件具备。在征求病人家属同意后,医疗组迅速制定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即刻做好手术准备。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张手术,顺利完成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患者颅内血肿明显减少,脑疝症状显著缓解,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像这样的海上接诊、紧急救治,在这艘医院船上已经成为常态,全船官兵用行动扛起担当,把使命举过肩头,时刻严阵以待,永远在祖国的万里海疆为军警民保驾护航。
        列编以来,友爱号医院船足迹遍布西太平洋、华南沿海、西沙南沙等海域,总航程7万余海里,以实际行动将真情服务官兵落到了实处,践行了“姓军为民,救死扶伤”的宗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