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月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这句跨越时空的誓言,至今仍激荡着亿万中国人的心灵。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2周年。62年过去了,雷锋精神是如何践行与传承的?是如何绽放新时代光芒的?让我们在一组报道中找寻答案。
暖参战老兵 忆峥嵘岁月
“那时候,我们为了保卫祖国,什么都不怕。现在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还能记得我们这些老兵,我心里特别温暖。”
本报讯 唐政臻 王斐 报道:近日,武警广西总队崇左支队组织官兵来到宁明县参战老兵蒙乐志家中进行看望慰问,聆听战斗故事,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表达对参战老兵的崇高敬意。
今年84岁高龄的蒙乐志,曾经历过对敌大小十多次战斗,尽管年事已高,但对部队和战场上的点点滴滴依然记忆犹新。在他家中,官兵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他讲述参战时期的峥嵘岁月和战斗故事,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着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随后,官兵们为蒙乐志送上了米、油、水果等生活物资,接续开展卫生清洁、测量血压等暖心服务,还为他理了发,并下厨为他做了一顿丰盛的菜肴。
“听了老兵的故事,我深受触动。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刻苦训练,扎实工作,守护好祖国的南大门。”参加活动的官兵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雷锋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筑牢维护人民美好生活的钢铁长城。
穿越戈壁 马背送诊“年纪大了,去城里看病太远太麻烦,没想到今天大夫能来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同时,政策宣传让大家对自身权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受到党和政府始终把我们放在心上。”
本报讯 刘建洲 报道:近日,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县蒙医院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马背送政策,义诊暖民心”的学雷锋活动,深入偏远牧区,为当地牧民及退役军人送去关怀与温暖。活动通过别具特色的马背服务形式,将政策宣传与医疗义诊送到百姓家门口,赢得牧民广泛赞誉。
活动当天,县蒙医院的医生骑着骏马,驮着医疗设备和宣传资料,穿越戈壁来到交通不便的牧区。他们一抵达,便借用牧民蒙古包作为临时义诊点,有序为牧民进行身体检查,包括量血压、测血糖、心肺听诊等常规项目,还运用蒙医特色疗法,为患有风湿、关节疼痛等疾病的村民提供诊疗服务。医生耐心解答牧民的健康问题,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给予专业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指导,现场发放常用药品和健康宣传手册。
同时,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的马背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工作。他们与牧区退役军人们围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退役军人优待抚恤、就业创业扶持、社保医保等相关政策,针对退役军人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全面细致解答,确保他们充分了解并享受应有的权益。工作人员还为牧民们介绍了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服务职能和办事流程,鼓励大家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
此次学雷锋活动,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偏远牧区牧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医疗服务和政策支持,也进一步拉近了与退役军人及群众的距离。
辗转上千里 写信颂“恩人”“感谢贵单位培养出高启这样的优秀军人,危险面前临危不惧、舍身忘我,保护了我们的家园……”
本报讯 李瑞 董朝鑫 报道:前不久,火箭军某部收到一封来自湖南省岳阳县某村13名村民代表的联名感谢信,这封辗转了千里的特殊感谢信温暖了该部官兵的心。
原来,此前休假在家的该旅中士高启在走亲戚时驾车进入岳阳县某村渔场外,经过一个村落时突然发现不远处有滚滚黑烟冒出,空气里飘着呛人的味道。军人的直觉,让高启感觉不对劲,迅即停车奔向事发点查看情况。走近一看,原来是渔场某户村民家后院柴草不知什么原因起火了,由于当时房屋主人不在家,火情并没被发现。火情紧急,高启让随行好友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并去村里喊人帮忙,自己则第一时间冲入火场,使用铁锹铲土灭火。高启被浓烟呛得不停流泪,咳嗽不止,多处衣服被烧焦,但他毫不退缩,奋力救火。等村民闻讯赶来,他又现场指挥救火,开辟隔离带阻断火势蔓延,用沙土和鱼塘水扑灭柴堆火源,展现出军人非凡的勇气和冷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扑救,火势终于得到有效控制,但高启却带着家人默默开车离去……
休假归队后,高启丝毫未向战友提及休假救火的事情,直到那封签有13位村民代表名字的感谢信辗转千里寄到了部队,“救火雷锋”的事迹才被大家得知。
“高启身着便装,但他的专业素养和清晰的现场指挥让我们深感敬佩,当时只觉得他不是普通村民,后来才得知他是人民解放军。”大火扑灭后,渔场村民并没有忘记“恩人”,全村13名村民代表经过半个多月的寻找,终于找到了百公里外的高启父亲。村民代表李光伟在送上锦旗时,拉着高启父亲的手不停说道:“高启就是他们要找的‘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