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啥“补”啥,带您了解“成分输血”

  •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输血科  李元波

        “医生,没有搞错吧?不是输血吗?怎么这血袋里的血是黄色的?”“没错,这是血小板,是血液成分的一种,是专门用来止血的。”……
        我们平时看到化验时抽的血、献血时献的血,都是红色的,然而这黄色的液体,也是血吗?其实,前面提到的“红色的血”,我们称之为“全血”,而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大多数时候所需要输的血,是“成分输血”。
        在现代医疗中,输血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救治方式,起到补充失血过多、纠正贫血和恢复体液平衡等作用。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临床救治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不仅能够实现个性化治疗,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血液资源,缓解血液供需矛盾。下面,就为大家科普“成分输血”的知识。
    一、什么是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然后再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特定成分输注的一种输血方法。通俗来讲就是患者缺什么补什么。临床医生会根据成分输血的知识,遵循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血的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可以一血多用,节省血液资源。其实大多数患者并不是因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输血,只是缺乏血液中的某种成分。
        例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输注血小板,如输注全血,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很难达到满意的疗效。反复输注全血,也更易出现输血反应。输注成分血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针对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能精准补充其缺失的成分,提高治疗效果。如贫血患者输红细胞来改善贫血症状,血小板减少患者输血小板来提升血小板计数,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二)一血多用,减轻供血紧张:成分输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血液资源。相对于全血,成分血可以精准地提供给患者适合的血液成分,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有助于减轻供血紧张状态,确保尽可能多的人输注到合适的血液成分。
        (三)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提高输血安全性:成分输血相对于全血输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因为每个成分在血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选择适当的成分输注可以有效减少输血过敏反应、免疫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风险。
        (四)适应特殊人群需求:部分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等,他们的输血需求可能与常规需求有所不同,成分输血可以针对这些特殊需求进行调整。
    三、成分输血的种类
        成分输血主要种类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
        (一)红细胞输注: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恢复和维持机体机能。主要适用于各种外伤、手术及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常见的红细胞制剂包括少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
        (二)血浆输注:能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适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手术和外伤等导致的大出血患者。常见的血浆制剂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
        (三)血小板输注:用于止血,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患者,输注血小板可迅速提升血小板数量和质量,预防出血。常见的血小板制剂包括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少白细胞血小板、辐照血小板。
        (四)冷沉淀输注:适用于纤维蛋白原缺乏所引起的出血,也可用于Ⅷ因子、ⅩⅢ因子缺乏症等。 
    四、成分输血的安全性
        虽然成分输血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不过,只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守输血操作规程,大多数输血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在输血前,患者通常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等检查,以评估输血必要性和避免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正以科学、合理、精准、高效、安全的优势,成为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无论是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还是对珍贵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意义非凡。希望大家能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对成分输血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呼吁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成分献血的队伍中来,让这些宝贵的血液成分能够及时挽救更多的生命,为患者点亮希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