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 国防动态
扎根军旅三十载,深钻细研创一流
-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 杜威 方贺 周玮
他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三级表彰1次,被军委装备发展部授予“装备维修技术能手”称号,持有航空维修无损检测3级资格证书,能熟练操作各种型号无损检测设备。严谨细致是他的工作信条,勇敢顽强是他的生活态度,精益求精是他的人生追求。真知灼见显才干,细微之处见功夫,他就是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高工——马大勇。从列兵到干部的路有多远?1993年,怀揣梦想的马大勇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探伤员。从农村到都市,从农民到军人,从田地到机场,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震撼。然而,随着工作开展,困难接踵而至。无论是钻飞机进气道、尾喷口进行叶片探伤,还是在布满开关按钮的试验台操作,再到超声波、磁粉、涡流探伤资料上复杂的理论知识,都让他深深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面对困境,他主动申请到地方夜校学习充电。他深知,要想把工作干好,就必须不断学习。他将理论方面的疑惑带到课堂,在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中寻找答案。山塌不后退,浪打不低头。经过内外场一线工作的历练,在他不懈努力和对装备知识孜孜不倦地追求下,他被选为预提军官苗子,送往院校深造。院校艰苦的训练使他迅速成长,随后被授予少尉军衔,担任探伤师。从院校学成归来时,正值单位新老机型交替,保障需求与现实条件相差甚远。新机型新零件探伤方法无人指点,故障规律不明确,探伤方法要摸索,探伤部位需确定……面对飞机定检探伤任务的紧迫,马大勇却只说:“方法总比困难多。”困难是什么?困难就是用来解决的。马大勇在飞机上细致研究,与战友们交流探讨,遇到疑点就主动联系专家请教,参考其他机型相似零部件检查方法……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马大勇领头编写了一套新机探伤训练教材,制定了针对新机型的探伤方案。2002年,某部发动机出现故障,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经排查,故障部位异常隐蔽、空间狭小,未在当时检查范围之内。为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马大勇临危受命,反复研究叶片形状、空间布局、操作条件,最终成功研制出特型超声波探头,编制了检测工艺,一举解决了此处检测难题,保障了飞行安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马大勇注重业务传承、帮扶、带教,传承磁粉检测橡胶铸型法、附件研磨修理技术。多次领受上级任务,到兄弟单位进行技术支援,牵头完成直升机、无人机无损检测工艺编写,协助解决螺栓检测等技术难题,得到兄弟单位一致好评。马大勇对机械专业、无损检测专业故障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故障机理、研究故障规律,编制了航修参考借鉴篇、归纳篇、探讨篇、创新篇,为他人提高理论基础、业务技能提供支撑。马大勇还组织开展了探伤系列教学活动,编写探伤实操训练教材,搭建了超声波实操训练平台,建成了“马大勇”工作室。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无损检测培训班授课,为部队培养了数十名无损检测专业骨干。此外,马大勇持续开展无损检测仪器设备使用评估工作,为仪器设备厂家提供数十条改进建议。困难与挑战同在,阻力与机遇并存。三十年如一日与故障作斗争,马大勇希望自己的工作能解决实际困难,培养探伤人员实战技能,提高探伤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探伤后继人员铺平道路。这是他对未来的殷切期望,也是他不断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