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口:从贸易枢纽到地缘政治资产

  •     近期,由贝莱德集团牵头的美国财团收购更多港口的计划,不仅让“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处于聚光灯下,也凸显了港口和海运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有数据显示,八九成的全球贸易都通过海运完成,然而港口运营却被一些国家政治化。对于这些国家通过抹黑中国港口经营以遏制中国发展的做法,有专家表示,中国应本着双赢的态度继续经营港口,互惠互利,以此赢得更多国家的支持。

    贝莱德或在全球拥有100个港口

        据雅虎新闻网3月23日报道,美国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芬克日前表示,如果完成近期的收购计划,该企业将在全球运营100个港口。相关交易尚未最终敲定,仍需得到多家监管机构的同意。
        雅虎新闻网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中国“干涉”巴拿马运河并表示他想把运河“收回”后,芬克本人就联系了白宫,并表示如果贝莱德收购相关港口,就没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强行接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此前,芬克与特朗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等人通了电话,最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如果没有特朗普的支持,贝莱德就不会向前推进(收购相关港口)。”上述知情人士这样说。
        在此次交易被披露后,贝莱德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也受到质疑。美国Medium新闻网等媒体报道称,1988年刚创立时,贝莱德只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是美国黑石集团的子公司。之后,贝莱德的业务逐渐扩展到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1990年底,该公司管理的资产只有1650亿美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贝莱德管理的资产规模大约为1.3万亿美元,而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
        “贝莱德不仅仅是一家投资公司,还是一股塑造经济、影响政府、推动全球市场的力量。”Medium新闻网等媒体称,贝莱德在20世纪80年代研发出一体化资产管理平台“阿拉丁”,用于管控投资风险、优化资产配置,其用户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等重要机构。“阿拉丁”系统甚至被称为“现代金融的支柱”,其广泛应用意味着贝莱德不仅管理着自己的11万亿美元资产,还通过这一系统管理着超过21万亿美元的资产。这也意味着贝莱德可以获得有关全球金融的宝贵数据,让人们对该企业垄断风险分析领域产生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是很多大型科技以及金融企业的大股东,包括苹果、亚马逊等。
        贝莱德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该公司在制定公共政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游说和与政府合作,贝莱德影响着从气候政策到企业监管等方方面面的决策。
        “德国之声”将贝莱德称为“秘密的世界力量”。英国《卫报》2024年7月称,工党政府“计划让贝莱德重建英国”。如果这样,贝莱德可能把“英国私有化”。
        关注公共腐败的美国监督组织“问责运动”发起名为“贝莱德透明项目”的倡议。根据该项目发布的报告,贝莱德与多国政府建立了密切关系,以超越竞争对手、获得特殊利益。研究人员称,从2004年到2018年,贝莱德在全球至少聘用了84名前政府官员和央行银行家,该企业不少经营行为都涉及利益冲突。
    90%的世界贸易通过海运完成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世界上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运营庞大港口网络的专业能力,而直到几年前,贝莱德还不是其中之一。不过,该企业去年以12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基础建设合伙公司,这使得贝莱德持有约1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产,包括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公司、法国的污水处理厂,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机场。
        贝莱德近两年的收购计划凸显海运以及港口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海上贸易不仅涉及商品本身,还涉及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思想和创新。”Midium新闻网称,海上贸易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的催化剂,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影响了西方的艺术和时尚,而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通过贸易网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香料的传入则给欧洲的烹饪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对医学和保存产生了影响。文化的混合经常发生在国际性的港口城市,这些城市成为多样性的大熔炉。
        “航运是全球经济的命脉。”根据全球主要航运组织国际航运商会在其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国际航运业负责世界贸易90%左右的运输,有超过5万艘商船在从事国际贸易,世界船队在150多个国家注册,由100多万海员组成。
        国际航运商会认为,很难用货币来量化世界海运贸易量的价值,因为海运贸易量传统上是以吨或吨英里(1吨货物运送1英里的距离)为单位计算的,因此无法与以货币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价值统计进行比较。然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估计,商船运营为全球经济贡献了约3800亿美元的运费,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5%左右。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去年发表的文章则显示,按贸易量计算,海运承载了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按价值计算,海运承载了全球贸易额的70%。
        国际航运商会发表的上述文章称,在过去40年里,海运贸易总量已经翻了至少两番,从1968年的8万亿吨英里增长到2008年的32万亿吨英里。德国数据公司Statista的数据显示,1990年,只有大约40亿吨货物装载在世界各地的港口。2023年,全球海运贸易量接近123亿吨。
        “港口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自然》杂志202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人员通过评估全球海运网络上贸易流的分配,量化了世界上1300个最重要港口对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全球供应链数据库相关联,以评估港口对经济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约50%的全球贸易(按价值计算)是海上贸易,而采矿行业的这一比例高达76%。低收入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不成比例地依赖海上贸易:它们的海上进口比例分别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和2.0倍。通过港口流动的每一美元平均为全球经济贡献4.3美元的价值。港口对全球和一国国内经济都至关重要。全球最大的5个港口处理的货物占全球总经济产出的1.4%,总共有94个港口被认为在宏观层面对全球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超过0.1%的全球工业产出依赖这些港口。
        在全球港口运营中,东亚港口表现出色。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大关的集装箱码头。Statista去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最繁忙的10个集装箱港口中有8个位于亚洲。洛杉矶港和位于加州的长滩港是美国最大的两个集装箱港口。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以及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城市拥有欧洲最大的港口。新加坡港务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海运码头运营商之一。该公司在全球经营多个港口,2021年的收入接近47亿新元(1新元约合5.4元人民币)。
    “港口成为地缘政治棋子”

        “港口成为地缘政治棋子。”据彭博社报道,在海运贸易发展过程中,港口从贸易站和海军基地演变为“经济体中的经济体”,为全球化提供了动力,成为能源流动的重要枢纽,以及工业生产、仓储和分销的集群。“现在更清楚的是,港口是地缘政治资产。”总部位于西班牙南部城市马拉加的港口与物流咨询公司的所有者兰根这样说。
        对贝莱德计划收购43个港口的交易,有美媒评论称,这可能重塑全球海上基础设施,并引发美中竞争的巨变。同时,这也表明特朗普政府将持续动员私营企业,与它们合作“来解决某些棘手的地缘政治问题”。
        美媒称,在二战之后,美国曾经是世界唯一的海洋超级大国,其港口管理和造船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不过,在过去40年中,美国公司逐步退出全球的航运和港口运营,转而在价值链更上游寻找更高的财务回报。然而,当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大力投资港口建设以推动经济发展时,华盛顿却对此非常不满。
        《纽约时报》今年1月发表题为《中国布局全球港口,引发美国担忧》的文章,称中国对航运和全球港口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引发美国官员的担忧。此前,美国大肆炒作所谓“中国起重机威胁论”,声称中国企业对美出口的起重机“安装了可用于远程操控的蜂窝式调制解调器”,会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美国还对港口运营商宣扬,“外国制造的港口设备和软件”可能会给运输网络带来漏洞。此外,有报道称,美国政府近期已提议对由中国公司拥有或在中国船厂制造的船只征收惩罚性的费用。
        “这都是无中生有。”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表示,美国针对中国港口运营的说法都是为了抹黑中国,进而遏制中国发展。他表示,美方认为中国在国外的正常贸易投资航运合作会给美国带来威胁,这是因为华盛顿希望自己一家独大。
        一位匿名海洋领域专家说,美国一些媒体不断抹黑中国港口运营问题,是为恢复自己在全球海运业的霸权或者主导地位做铺垫。该专家认为,针对美国在港口领域抹黑中国一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正面宣传,说明中国帮助一些国家建设港口惠及周边国家。 
        何伟文认为,面对美方的遏制行动,我们首先要有定力和信心:中国国际海运量已近全球海运量的1/3,今后还会上升,占的比重大,自然就有话语权。此外,中国应本着双赢的态度继续经营港口,互惠互利,以此赢得更多国家的支持。(摘编自环球网  文/戴润芝 李萌 王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