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杨毅,四川平昌人,二级军士长军衔,现为第76集团军某旅修理连汽车技师兼班长。先后荣获西部战区陆军“专业人才技术标兵”表彰1次、“优秀士兵”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三级表彰1次,所带班级荣立“三等功班”2次。
高原破晓时分,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的后装保障演练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冰碴,不断拍打在参演官兵的脸上。突然,勤务保障营车辆维修组的对讲机里传来驾驶员杨博急促的呼叫:“一梯队5号车突发故障,轮胎抱死,申请抢修!”
“收到!”二级上士刘攀刚要下车,只见一道身影已如疾风般掠过。二级军士长杨毅提着工具箱,穿着那身沾满油渍的迷彩服冲了出去。
昨夜刚连夜抢修完3台车,杨毅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疲惫,连身上的衣服都皱皱巴巴的。“老刘,我去吧!5号车轮胎抱死不是第一次了,我得彻底破了它!”
话音未落,杨毅的身影已消失在漫天飞雪中。望着那个略显佝偻却异常坚定的背影,刘攀心领神会地笑了笑——对于修理难题,杨班长向来如此执着。
此时正值高原最寒冷的时节,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透过结冰的地面,直刺入趴在地上的杨毅体内。他的睫毛上挂满了冰碴,宛如雾凇。他使劲眨了眨眼,继续专注地盯着抱死的轮毂。
经过一番娴熟的操作,车辆重新发出轰鸣。杨博竖起大拇指:“还得是杨班长,手到‘病’除!”但杨毅却置若罔闻,蹲在雪地里盯着气管中掉落的冰碴出神,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
“杨班长,喝口姜汤暖暖身子吧。”深夜2时的维修车间里,上等兵罗隆浩轻声提醒道。裹着大衣的杨毅正对着一堆零件写写画画,闻言接过保温杯就要往嘴里送。“班长小心烫!”“哎呀!”滚烫的姜汤差点入口,这一激灵却让杨毅盯着杯口升腾的热气,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空气干燥器!问题一定出在空气干燥器上!”杨毅欣喜若狂,立即拽过图纸继续研究。
接下来的日子,杨毅几乎废寝忘食。二级上士赵龙回忆说,那段时间杨班长就像着了魔,白天带着全班拆解车辆收集数据,晚上裹着大衣在电脑前比对参数,连食堂都很少见到他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周昼夜不停的努力,一个改装过的空气冷凝器终于研制成功。实车试验证明,这个装置有效解决了高原地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过高的问题,从此轮毂抱死现象成为过去式。
在经验交流会上,刘攀感慨万千:“杨班长,你对维修的这股执着劲儿十多年如一日,我真是佩服!”
刘攀清楚地记得,2007年新型战车刚列装时,全连官兵面对全英文的电路图一筹莫展。是杨毅把行军床搬进车库,一边拆解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记录,硬是用高中学历“啃”出了一本3万多字的“维修秘籍”。这本秘籍不仅包含了电路图的汉译版本,还有杨毅用红蓝铅笔标注的详细心得。用杨毅的话说:“装备不能等人,有了这本秘籍,看着就会,修了就好。”
那一年,杨毅和他的“维修秘籍”获得了旅首长的高度肯定,他本人也被评为战区陆军“专业技术人才标兵”。
“杨班长就像个行走的故障数据库,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二级上士高博轻抚着自己那本被翻烂的笔记本,扉页上杨毅的赠言墨迹犹新:“装备有心,你要懂它。”
五年前,高博第一次执行机动保障任务时就遇到了突发状况。暴雨中一辆运输车突然仪表熄灭,全车断电。面对从未见过的故障现象,高博站在车头前手足无措,大脑一片空白。
“别慌,先切断电源,排查供电线路!”杨毅沉稳的声音在雨中响起。他将粗糙有力的大手搭在高博肩上,一步一步指导他排除故障。“有杨班长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那次经历后,高博在杨毅的悉心指导下快速成长,如今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维修骨干。
像高博这样得到杨毅真传的徒弟不在少数。如今连队有4名班长都曾师从杨毅,维修岗位上更有9人立功,多人受奖。
虽然战友们都称他为“铁骑神医”,杨毅却总是谦虚地笑笑:“那都是战友们抬爱,我就是个修车的老兵。把车修好,就是我的本分!”
听说部队即将列装一批新型车辆,杨毅主动申请提前到厂家参加培训。他说:“装备在更新换代,我也不能掉队。只要还在部队一天,我就要确保每辆车都能正常行驶!”
老兵杨毅又一次向着新的目标发起冲锋,步伐坚毅而沉稳,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