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企“出海”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

  •     新春刚过,在安徽合肥的一家民营企业安徽新沪屏蔽泵有限责任公司展厅内,公司新员工、来自意大利的青年维塔利·克里斯蒂亚正在聆听他的同事介绍企业产品的特性,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今年是该企业欧洲分公司正式开始运营的第一年,目标是在欧洲开拓业务新版图。

        近年,中国民营企业以合作开放的姿态,通过技术创新、质量升级、绿色转型,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活跃于全球贸易往来,为全球经济奔腾向前注入新的活力。

    优质新品丰富全球货架

        2月26日,在阿联酋亚斯码头赛道中心旁,一辆蔚来电动汽车正通过自动驾驶进入新建成的蔚来换电站内,仅用3分钟左右就完成了车辆电池更换,全程无人操作。这是该公司继去年11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开设蔚来中心后,在当地电动汽车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进展。
        “换电技术是我们提供给全球新能源车主的补能方式新选择,让更多海外消费者也能体验到快速满电出发的便利性。”蔚来全球业务负责人、副总裁陈晨介绍,该公司目前已在包括欧洲、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销售和服务,并计划2025年底之前进入全球25个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2月26日同一天,领克汽车宣布,该品牌将为欧洲消费者提供一款续航超200公里且配备直流快速充电功能的全新混合动力车型。“我们扩大了产品和销售渠道,为更多欧洲消费者带来可持续、创新的出行方式。”领克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洛佩斯·阿佩尔格伦说。
        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已成为全球货架上中国制造的崭新名片,其中不少品牌就来自民营企业。他们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多种新车型,丰富当地市场供给,也赢得消费者认可。
        不仅在汽车领域,从传统制造业到跨境电商、新兴产业,越来越多中国民企正在用新颖、可靠的产品扬帆出海,服务全球。
        “公司的海外销售占总营收的六成以上,我们给全球众多知名燃气壁挂炉品牌、热泵企业供货。”新沪屏蔽泵国际贸易部负责人程蕊介绍,作为民营企业,他们的优势在于灵活的生产方式、丰富的产品种类,可以针对全球不同地区市场进行定制化产品开发,目前在西欧、俄罗斯、土耳其等市场都有着良好市场前景。在程蕊看来,民企走出去不仅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产品,也为自身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民营企业家不仅致力于打造更高质量的产品,还追求给客户更高效、贴心的服务。
        在位于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铜陵市,乐凯特科技铜陵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志刚倡导“又好又快为客户提供满意产品”的经营理念。2024年当一家海外客户为拓展印度市场急需一批电路板时,沈志刚和团队协调上下游供应链,想尽办法克服产能瓶颈,不仅高质量完成这笔“急单”,还提前时间交付,为客户节省了制造时间,也为自己赢得了口碑。
        正是这种对质量和服务的自我严格要求,乐凯特科技成立11年来,客户已经覆盖韩国、越南、印度、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额增长约20%。
        中国民营企业“出海”在全球吹起更强劲的“绿色之风”。在2024年德国腓特烈斯哈芬通用航展中,锐恩飞机工业(浙江)有限公司的新能源陆上双座飞机成为航展表演机中一员,吸引了全球客商的目光。“我们将‘中国造’的绿色理念带向欧洲,这不仅是对全球节能减排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未来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探索。”锐恩飞机工业董事长石红介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王宏禹认为,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国始终以坚定不移的开放姿态,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近年中国民营企业“出海”步伐加快,不仅为海外市场提供更多选择,为稳定全球供应链作出东方贡献,也持续扩大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
    科技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3月15日,越南莲花集团阀门事业部一行8人来到合作伙伴铜陵天海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开启为期两周的技术培训,学习内容包括如何使用先进设备、组装测试、喷涂工艺,以及“下道工序检测上道工序”的全员品控理念。
        天海流体主营阀门、水泵及泵阀配件,产品出口至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为主,2024年出口经营收入约2000万美元。
        天海流体董事长赵敏十分看重以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公司加工生产车间,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代替人力生产: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检测装配流水线,人力节省一半;在表面处理环节,将传统的人工喷塑改为自动化浸塑后,效率提升4倍,且喷涂效果更加均匀。“以前生产是靠工人手艺,会因为工人身材高低、力量大小、情绪变化而导致品质的不稳定,如今靠先进的设备、数字化技术,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也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赵敏说。
        和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家一样,赵敏不仅重视既有产品的性能优化和降本增效,还时刻保持危机感和进取心,持续投入人力和物力研发新产品,今年公司新开发的超大口径蝶阀系列、高性能控制阀系列即将投放全球市场。“中国民企的发展,没有靠掠夺和垄断来实现强大,而是靠勤奋和创新。”赵敏说。
        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正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共识。在安徽华兴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惠光玉的眼里,连车上的一个螺丝钉都有靠技术优化到极致的空间。
        华兴车辆主要生产侧翻半挂车,产品卖点在于,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实现轻量化。这种极致轻量化的技术,为华兴车辆吸引了全球客户目光,不仅近年在中国保持侧翻半挂车销量第一的成绩,还引起国外代理商的注意,不少国外代理商主动发来招标函,甚至提前“贴心”翻译成中文。
        王宏禹分析说,中国民营企业数量庞大、灵活性高,当技术创新成果叠加中国齐备完善的制造优势、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新质生产力加速汇聚,为推动全球行业进步作出贡献。
    “全球合伙人”携手拓市场

        在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内有一间“国际会客厅”。该公司近百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外籍员工与合作伙伴们每年都会汇聚于此,彼此间不仅商讨国际市场发展,更相互交流促进了解。“跨文化间的交流能够带来更多的合作。”阳光电源德国籍员工多米尼克表示,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们凝聚在一起,这让他感觉非常好。
        在英国,阳光电源与英国Fidra Energy成功签署4.4吉瓦时储能合作协议,将助力英国建成两座标杆独立储能电站,投运后预计可为约110万户英国家庭供电;在智利,阳光电源与拉美最大独立发电商之一Atlas Renewable Energy达成供货协议,旨在有效解决智利北部限电问题,增强地区能源可靠性;在阿曼,阳光氢能与印度ACME集团成功签署供货合同,成为中标阿曼320兆瓦绿色合成氨项目水电解制氢系统最大份额的企业,这标志着双方在中东绿色能源项目上的深度合作正式起步。近年来,这家中国民营新能源企业的全球员工以及合作伙伴遍布全球。
        开放合作是历史的潮流,中国民营企业顺应大势、主动作为。今年新春佳节后不久,在斯洛伐克总理府外,一台来自中国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移动充电车吸引了众多目光,该公司的欧洲区高管正在向斯洛伐克总理罗贝尔特·菲佐现场演示移动智能充电服务。
        2024年底,罗贝尔特·菲佐在访问中国时曾到访国轩高科,专门考察了该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以及全球业务布局。他表示,国轩高科在斯洛伐克的项目落地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投资之一,他相信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未来更多中国投资者进入斯洛伐克提供信心和示范。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投资国轩高科,拥有其约25%的股份,双方结成“全球合伙人”。从整车制造到电池生产,这家德国老牌车企正与这家中国民企共同建立起一个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完整价值链。双方专门成立联合项目团队,主攻标准电芯研发和制造。
        从合作发展到合伙经营、从开拓市场到联合研发,携手并行正在成为中国民企与全球伙伴共同成长的关键词。3月7日,在德国明斯特市,蔚来汽车和巴斯夫涂料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将在车身涂料的色彩设计、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在内多个领域开展联合新的合作,推动新型涂层材料与技术的开发应用。巴斯夫涂料总裁乌塔·霍尔岑坎普表示,双方将进行共同探索创新技术,这种合作将推动涂料技术在电动汽车上的未来应用。
        “我们和日本大金公司合作开展了产品开发,这不仅为双方合作奠定更好的基础,也为双方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增添竞争力。”程蕊说,他们和大金进行长时间的技术交流和探讨,不仅自身的研发能力得到更好提升,也开发出更加符合大金公司的需求的新产品,实现双赢。(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文/张紫赟  郭晨 何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