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封面
淬火红色基因 锻造精武尖兵
-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人武部 危金雁 叶锦东
“向右转!齐步走!”清晨的训练场上,嘹亮的口令声划破晨雾。
经过为期2天的淬火锤炼,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人武部各镇街专武干部集训队迎来结训考核。这批从地方岗位上来集训的基层干部,在红色基因传承、军事理论研习、实弹射击磨砺、体能训练挑战中完成蜕变,最终考核优良率较开训时提升15个百分点。
红色基因传承:
历史烽火的信仰洗礼
此次集训将政治教育课堂搬进革命纪念馆。在熊锐故居“寻路法兰西”展区,泛黄的书信、红色的标语、黑白照片上的年轻面容,将干部们拉回那个旧时代。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熊锐被捕后,特务将他的双手钉上铁镣悬吊拷打,他却留下了“共产党人万万不能见危就跑,如果将来牺牲了,只好用我们的血来激励后起的同志了”的话语。讲解员讲起熊锐牺牲前的坚定信念时,整个展厅陷入沉寂。“熊锐烈士牺牲时和我同岁,都是33岁。他本可以像其他留洋学者那样享受优渥生活,却选择用最壮烈的方式守护信仰。”江南街道专武干部王世平凝视着展柜里的书信,泪水在眼眶打转。
在曾宪梓事迹展览馆“星耀中华”展区,曾宪梓与航天英雄的合影、亲笔签署的港币捐赠协议、金利来领带伴随中国代表团亮相国际舞台的照片,让干部们真切感受到实业报国的分量。“他本可以把财富留给子孙,却选择倾力支持国家教育、体育、航天、科技、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他的一生诠释了‘爱国爱港爱乡’的赤子情怀。这种家国情怀,是我们新时代专武干部最该传承的精神基因。”长沙镇专武干部陈嘉华动容地说。
军事理论课堂:
思维火花的深度碰撞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民兵动员应侧重网络防护还是后勤保障?”战术理论研讨室内,西阳镇专武干部余荣华的提问引发热烈讨论。集训队创新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参训干部结合《人民战争的思想》《国家安全形势》等教材,自主设计战场想定。
“以前总觉得理论是纸上谈兵,现在发现每个概念都是战场规则。”翻阅着写满批注的《国防动员法规汇编》,三角镇专武干部谢国伟感慨道。通过军事理论学习、红蓝对抗辩论等形式,干部们逐步构建起“战场-法规-实践”的立体认知框架。
实弹射击场:
米秒环间的精准突破
“呼吸控制!三点一线!预压扳机!”射击教员的指令声此起彼伏。在100米精度射击训练中,参训干部需完成跪姿、立姿、仰角射击。专武干部曾发样的成绩进步显著:开训时5发子弹仅上靶1发,但结训考核打出42环佳绩,其中3发子弹集中在9环区域。
“实弹射击让我提升的不仅是枪感,更是战场心理素质。”西郊街道参训干部洪百华展示着射击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每发子弹的偏差参数。通过反复据枪定型训练、靶纸弹孔分析,干部们的射击成绩稳步提升,考核平均环数较开训时提高11.8环。
淬火出真钢:
考核场上的全面检阅
结训考核设置“理论+技能+体能”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笔试考场内,干部们需在90分钟内完成“学理论、学法规、学业务”理论题库考核;射击考核区,随机设置干扰光源、噪声环境等战场变量;体能测试场,三公里跑出速度、耐力。最终,12名干部获评“训练标兵”。
当结训典礼上的掌声响起,这批带着硝烟味返岗的专武干部,已让迷彩服上的汗渍已成为最耀眼的勋章。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体能水平的提高,更是军事训练思维的升级。正如集训总结报告中所写:这场淬火之旅,锻造的是专武干部向战为战的硬核本领,砥砺的是国防动员战线的新时代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