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捐献:爱心奉献与健康守护

  •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输血科 覃翠菲

        您知道吗?每一次血浆捐献,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这个看似普通的淡黄色液体,却是血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主要由90%的水分、7%的血浆蛋白及3%的其他成分构成,它承载着运输营养、免疫防御、止血救命等重要功能。对于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病人、大出血伤员等群体来说,血浆制品往往是“生命的希望”。然而,与全血捐献相比,公众对血浆捐献的认知仍然有限。许多人可能疑惑:捐献血浆安全吗?对身体有影响吗?捐献后的血浆去了哪里?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血浆捐献的神秘面纱,了解这项既科学又充满爱心的公益行动。
    一、血浆捐献与全血捐献的区别
        献血一般为献全血,捐献的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的混合物;而献血浆是借助单采血浆机采集血液中的血浆部分,将其他成分回输给捐献者。此外,献血通常在血液中心(血站)、献血屋或流动采血车上进行,而献血浆一般需到固定的单采血浆站。
    二、血浆捐献安全吗?
        我国对血浆及血液制品实行全流程严格监管。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申请设置单采血浆站,要经过县级、设区的市、自治州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层层审批。同时,对献血浆者的身份识别、采集区域、采集频率和采集量等都有严格规定,对违规行为也有明确的处罚标准,以确保血浆采集的规范、安全和质量。单采血浆站使用的采浆设备和耗材都经过严格检测和认证,采浆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每次采浆都使用一次性耗材,避免交叉感染。
    三、血浆捐献对身体有影响吗?
        血浆捐献能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使血浆中部分代谢物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血脂、血液黏度和血尿酸水平,减少体内铁负荷,进而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积极作用。此外,每次捐献血浆都能享受数十项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有助于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四、捐献后的血浆去了哪里?
        血浆是生产血液制品的重要原料,可提炼制成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这些血浆制品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用于治疗休克、烧伤、大出血、严重肝病、血友病等。除此之外,血浆制品还在重大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与应急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像新冠疫情期间,就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科研方面,血浆制品为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和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血液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等。  
    五、血浆捐献的标准
        捐献者年龄在18~55周岁(部分可延长至60岁,需做健康评估);男性体重在50公斤以上,女性体重在45公斤以上;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体温正常;血红蛋白合格;无传染性疾病。
    六、血浆捐献的流程
        1、登记与体检:捐献者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单采血浆站进行登记,随后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健康征询、体格检查、血液检测等。
        血液检测项目有血型、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浆总蛋白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HIV-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2、血浆采集:体检合格后,在专门的采浆室,通过单采血浆机进行血浆采集。整个过程在无菌、密闭的环境中进行,使用的耗材均为一次性,确保安全卫生。
        3、休息与观察:采集结束后,捐献者需在休息区休息一段时间,观察身体状况,确认无不适后即可离开。
    七、血浆捐献后的注意事项
        献血浆后需多补充水分,不宜熬夜和饮酒,并在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等。
    八、血浆捐献的频次
        每次采集血浆量不得超过580毫升(含抗凝剂溶液,不超过600克)。同一献血浆者两次献浆间隔不得少于14天,每12个月的献血浆累计次数不超过24次。
        每一份血浆都是珍贵的生命礼物,每一位捐献血浆者都是无名英雄。当您伸出手臂,捐献出那一份血浆时,您传递的不只是血液,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间大爱的坚守。让我们携手共进,让捐献血浆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成为我们传递爱与温暖的桥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