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健康科普
献血后的科学护理方式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输血医学科 岑艳陶
献血是一种无私且伟大的善举,每一位献血者都用自己的热血传递着爱与希望,为拯救他人生命贡献了力量。然而,献血后的护理同样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护理不仅能帮助献血者尽快恢复身体状态,还能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献血后的护理要点。
一、献血后的即时护理
献血结束后,献血者应在采血现场休息片刻,一般建议15到30分钟。这期间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看是否有头晕、心慌、乏力等不适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应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采血工作人员会为献血者提供一些饮品和小零食,如糖水、饼干等,献血者可以适量食用,以补充身体在献血过程中消耗的水分和能量。在离开采血现场前,要确保止血棉球已经正确按压了足够时间。通常情况下,需要按压针眼处5到10分钟,以防止出血或淤青。按压时不要揉搓针眼,以免影响止血效果。如果在按压过程中发现出血较多或淤青面积较大,应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二、献血后的居家护理
(一)穿刺部位的护理。献血后的穿刺部位需要特别注意护理,以防止感染。针眼处创可贴至少保留4小时,24小时内避免沾水,尽量不要洗澡,尤其是不要洗盆浴或游泳。如果不小心沾水,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并涂抹适量的碘伏进行消毒。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渗血等异常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疼痛或少量的渗血,可以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一般几天内症状就会缓解。但如果出现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感染,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二)献血后的饮食护理。献血后身体会损失一部分血液,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补充营养。在献血后的1到2周内,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这些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枣、菠菜等。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补充足够的铁可以促进血液再生。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维生素C。献血后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影响身体恢复。同时,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献血后的休息与活动护理。献血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身体的恢复。因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影响身体的恢复,甚至可能会引起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所以在献血后的1到2天内,应避免跑步、跳绳、搬运重物等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活动,如散步、瑜伽等。适度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要注意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要避免过度劳累。
三、献血后的心理护理
有些献血者在献血后可能会出现担心、焦虑等情绪,担心献血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下,献血者要正确认识献血的意义和安全性,了解献血后身体的恢复过程。可以向采血工作人员或医生咨询相关问题,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指导,消除自己的疑虑。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也非常重要。在献血者献血后,家人和朋友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照顾,鼓励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可以通过一些轻松的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等,帮助献血者缓解紧张情绪,放松心情。
四、献血后的禁忌与误区
(一)三大禁忌。饮酒:24小时内应避免饮酒,饮酒可能会加重头晕症状。暴饮暴食:盲目“大补”可能引发消化不良,正常饮食即可。高温环境:桑拿、泡温泉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增加晕厥风险。
(二)常见误区。献血后必须卧床:适度的活动反而能促进血液循环。喝红糖水补血:红糖含铁量极低,不如直接摄入红肉或动物肝脏。
通过即时护理、居家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多方面措施,我们可以帮助献血者尽快恢复身体状态,让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