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钉子精神践行使命担当

  • ■ 崔颖 马亚楠

        不高的个子,黑乎乎,壮实实,一口云南腔……他叫罗昌辉,一个平凡岗位的坚守者,用不言败、敢胜战的魅力诠释着“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谱写了青春军旅的动人篇章。入伍10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6次,多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红旗车驾驶员等荣誉,圆满完成云南鲁甸“8·03”抗震救灾、开远森林灭火等通信保障任务,屡次在支队及以上军事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用工作实绩彰显着他不服输的傲骨和志气。
    知兵爱兵篇
        班长是军中之母。生活中,他带点方言的关心更给战士们带来了亲切感。他常讲,只有尽不到的责,没有带不好的兵。
        “自己入伍前对军营里的一切都没有具体的概念,是班长的一言一行构筑了我对好班长理解和印象。一次400米短跑训练,不小心崴到了脚,晚上睡觉时,班长不放心,又是安慰我好好养伤,又是帮我擦药。这个事儿虽不大,却对我感触很深,让我感受家的温暖。”列兵李晓林说起班长罗昌辉难掩激动之情。
        下士王云峰说:“班长总告诉我们要多吃亏、多做事,不要太在乎个人得失。2019年中队评功评奖,当时我觉得自己工作踏实认真,所以信心满满,结果公示下来没有我,那一刻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班长看出了我的失落,主动找我谈心,疏解我心里的不痛快,让我对以后的工作更加有热情,为下一次的评功评奖积极做准备。”
    锤炼血性篇
        通信训练场上,踩着深一脚、浅一脚的沙土,罗昌辉站在通信杆正在为新战士传授爬杆技巧。手一扒、脚一蹬,全身协力,顺着杆……瞬间,他就到了杆顶。娴熟的动作、迅捷的身影,赢得新战士阵阵掌声。汗水和着尘土与他的迷彩融为一体,年轻的脸庞显露出的是超越同龄人的成熟、稳健。
        “我怕、我累、但我能”,入伍第三年正值营区改建,组织安排他去教导队营区监理施工,那时他的内心有万般不情愿,总觉得偏离了自己当兵的初衷。连队主官怕他身体吃不消,想要找人替换他,他告诉指导员,作为一名军人不就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吗?虽然怕自己待久了没兵味儿、也不想在床上累的蒙头就睡,但我能完成好任务。对于他来说,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就彰显了自己当兵的价值。
        在此前组织的通信专业“突击尖兵”比武中,罗昌辉取得了单兵技术综合作业单课目第二名的好成绩,但他心里总觉得留了个遗憾的影子。如果自己之前手腕没受伤,如果自己专业技术再过硬一点,如果军事素质再提高一点……第一名就不会与他失之交臂。随后,他利用工作间隙,认真研究各类教案,虚心向战友请教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学苦练,他独创了一套“独门秘籍”,让自己成为有线兵的“活教材”。
    不忘初心篇
        2014年7月22日,罗昌辉刚参加完师里组织的军事比武,28日他接到家里电话,一手带大他的奶奶因车祸生病住院,那一刻他内心焦灼不安,只想尽孝在病床前。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后,他主动放弃休假和照顾亲人的时间,第一时间请战参加抗震救灾。经组织同意,他独自一人历时10多个小时徒步翻山近百里,找到组织并迅速投入到一线救灾中,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飞檐走璧、爬杆架线,炎炎日头,被复线在他指尖快速划过,训练的电杆他亦是爬了无数次。与伤痛为伍,与汗水作伴,不变的是初心,执着的是使命。他对未来信息战场从来都是时不我待;他对新战士的成长从来都不是旁观者;他的军事训练成绩样样拿的出手。
        对他来说荣誉与梦想固然重要,但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付出的青春和汗水同样弥足珍贵。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他像钉子一样深深扎入军营这片热土,用钉子精神扛起使命担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