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网站6月5日刊文称,新冠病毒大流行确实有可能成为推动普遍使用数字技术支付方式的催化剂。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钞票和银行卡,作为大多数人使用的支付手段会留有细菌和病毒。例如,新冠病毒可在无生命物体表面如纸板、金属、玻璃或塑料上继续存活1至9天的时间。当然,智能手机也不是最佳选择。初步研究表明,病毒可在智能手机屏幕上存活至7天。可是,智能手机和银行卡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消毒,而钞票和零钱则不行。
文章认为,在短期内,疫情或有可能加速通往数字支付方式的趋势。为了减少身体接触和排队等待,欧洲数个国家将无接触付款上限从30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提高到50欧元,结果令人鼓舞。例如在德国,近几周来超过50%的用卡支付都是无接触进行的,而去年12月时的这个比例则为35%。鉴于对这些支付方式的迷恋,新冠病毒对支付系统的影响有可能首先在亚洲显示出来。对这种与西方国家行为差距的主要解释之一就是亚洲人口中年轻人占比更高,而且他们更倾向采用新技术。
文章称,支付数字化在欧洲有可能产生不可忽视的经济影响,因为目前没有任何欧洲企业是数字支付的领导者。欧洲人对数字支付的迷恋有可能对美国那些在线支付企业来说是一个意外的好处。(据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