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一场网络政工“革命”

  •     士官盘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能在网上直播军营的点点滴滴。
        体能训练时间,盘勇来到健身房。热身完毕,他把手机架设好,点开一款名叫“军旗飘飘”的手机APP,按下直播键,当即在镜头前“秀”了一把高难度的倒立俯卧撑。
        盘勇的手机直播间立马热闹起来。士官付登科等战友纷纷“发射弹幕”:“好厉害的小哥” “这身体素质杠杠滴”……
        在南部战区陆军某训练基地,这样的军营直播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这些年,部队对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态度,经历了从明文禁止到合理使用的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南部战区陆军把该基地定为“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手段开展政治教育”试点单位。
        经过深度调研和思考,该基地大胆突破,不仅为官兵配发了教育手机,还专门研发了这款集成互联网热门APP的“军旗飘飘”手机软件。
        在该基地,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盘勇和他的战友们就能在课余时间自由地查询信息、刷短视频、看军营直播授课、发布军人专属的“战友圈”……教育手机和“军旗飘飘”APP的组合,不仅给官兵们带来各种便利,也引发越来越深刻的变革。
    “鱼与熊掌兼得”之路在哪里
        “网络政工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南部战区陆军某训练基地,导调中心导调员郑杰灵是网络技术方面的“大拿”。多年来,他持续关注部队网络政工建设。
        在他看来,“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托网络是个必备的选项”。
        去年初,南部战区陆军领导到该基地,下达了“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手段开展政治教育”试点任务。由于拥有业界顶级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在试点任务中,郑杰灵成为攻关组的重要成员。
        在随后的探索阶段,该基地研发了专门的手机软件。这款软件包括网络社交、网课直播、论坛等功能,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官兵们的用网需求。
        最关键的是,这款软件虽然直接接入互联网,但凭借4层防护保密机制,实现了与互联网的逻辑隔离,找到了“好用”与“保密”的最佳结合点。
        他们还为基地官兵定制配发军人专属教育手机,将这款软件植入其中。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官兵们就能在安全保密的情况下,随时随地观看军营大课堂、与战友聊天、“晒”自己的军营生活……
        “这是一次从观念到技术的大突破。专门软件加上定制手机,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创新,使部队有了过好网络关的最新突破口。”该基地领导告诉记者,这种解决方案,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
        这,也让更多官兵看到了网络政工创新探索的新希望。
        这款定位为网络教育软件的APP,有一个官兵喜爱的名字——“军旗飘飘”。它的网络直播授课功能最先上线试运行,且颇受战士们的喜爱。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官兵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被动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真正成为教育课的主体。
    更深度的探索仍在继续
        为了进一步提高“军旗飘飘”的用户“黏性”,郑杰灵和他的团队第一个尝试是“消灭工资条”。战友们登录“军旗飘飘”就能查询每月的工资津贴明细,耗时费力的打印版工资条成了历史。随后,攻关小组根据官兵建议,相继上线了论坛、影视、拼车、跳蚤市场等功能。主打线上政治教育的APP逐渐贴上了鲜明的服务标签。
        采访中,听说最近要配发一批新的被装物资,战士陈晓宇随手点开教育手机上的“军旗飘飘”APP,查询自己接下来要去仓库领取的被装物资清单。
        “军旗飘飘”还成了大家展示自我的舞台。官兵们将自己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的英姿上传到“战友圈”,还晒出自己最新突破的训练纪录,赢得了战友们点赞。  
        一年多来,经过40多次优化升级,“军旗飘飘”进化成为包括通告、战友圈、课堂、活动、个人空间五大板块29个栏目的“软件综合体”,官兵们的所有用网需求几乎都能得到满足。
        “动态分散状态下同步上课搞教育,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在基地政委胡迅看来,他们已经部分达到了这样的目标,“更深度的探索仍在继续”。(据《解放军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