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美间的“换谍”行动

  • 梁晴川

        俄美之间交换被对方逮捕人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
        当时,位于东西柏林之间的克里利诺桥是重要的“交换市场”。1960年5月1日,美国U-2高空侦察机侵犯苏联领空侦察时,被苏军导弹击落后,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被活捉。两年后,鲍尔斯跨过这座“换谍之桥”重返美国。
        为了提高己方的交换筹码,双方都尽可能地抓捕对方更多、更重要的人物。1986年8月,美国记者尼古拉斯·丹尼洛夫被控从事间谍活动在莫斯科被捕。两周后,苏联用这名记者换回了克格勃特工扎哈罗夫,后者因间谍罪在美国被捕。
        冷战时期,被交换返国的间谍通常被奉为国家英雄;如今,他们往往被视为失败者、不可信任者。近年来,俄美之间最大“换谍”行动已不在“换谍之桥”,而是选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机场。
        2010年7月9日,一架运送10名俄罗斯间谍的美国飞机降落后,一架运载四名美国间谍的飞机来临,双方悄悄交换了间谍。
        多年后,美国媒体曝光被交还俄罗斯的有“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其中,运载四名美国间谍的飞机降落在英国伦敦,有两人留在了英国,包括谢尔盖·斯克里帕尔,为另一场间谍战和舆论战埋下了伏笔。
        2019年3月4日,在英格兰南部小镇索尔兹伯里一家公园的长椅上,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中毒瘫倒。两天后,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俄罗斯特工使用军用神经毒剂杀死了这名前特工,英国和盟国驱逐了数十名俄罗斯外交官。
        真相至今扑朔迷离。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斯克里帕尔出事前频繁外出旅行,可能泄露了关于俄罗斯的敏感情报。英国《金融时报》也认为,斯克里帕尔的行为违反了交换特工享有豁免权的不成文惯例。不过,俄罗斯否认了毒杀斯克里帕尔的指控。
        十年前的维也纳“换谍”,也为世界留下了一笔民事“坏账”。2019年12月,加拿大最高法院作出裁定,时年25岁的亚历山大·瓦维洛夫及其29岁的兄长蒂莫西为加拿大公民,最终推翻了加拿大联邦政府试图剥夺兄弟俩国籍的努力。
        根据加拿大出生地国籍原则,这对在多伦多出生的兄弟,对父母是俄罗斯间谍的身份一无所知。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他们的父母在美国被捕后,在2010年7月的维也纳机场被交换回到俄罗斯。(据《南方周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