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立波
毛泽东曾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杨林就是一位杰出的朝鲜籍红军指挥员。杨林,原名金勋,曾用名杨州平、杨宁、毕士悌等,1898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19年春入吉林通化哈尼河新兴武官学校学习,1920年底考入云南讲武堂,1924年初考取黄埔军校,1925年6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夏后,杨林陆续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委员兼军委书记。1932年7月后赴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下属劳动与战争委员会参谋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参谋长。1936年2月,杨林在渡河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8岁。
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和主任教员
杨林在独立团任职时,对广东的农民运动十分关心。当时,高要县的反动地主武装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盘踞在罗建地区,对抗农民革命运动,到处破坏农民协会,屠杀革命农民,焚烧农民房屋,抢掠农民的耕牛和财产。杨林率第三营随独立团开赴到伍村一带,参加了镇压反动地主武装的战斗。
半年后,杨林调回黄埔军校工作,被任命为讲授军事技术的主任教官。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黄埔军校内部国民党右派与共产党的斗争更加激烈。部分革命师生曾向蒋介石发表公开信,表示要掀起一个“救校长运动”,要求蒋介石收敛其反共气焰,并采取多种形式同右派分子展开斗争。杨林同其他共产党员一道,在党组织领导下,始终积极地支持连队左派学生掀起的反对黑暗专制的风潮。
担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组建了磐石工农义勇军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相继发出了《黄埔学生不可妄有发言和越轨行动令》、《黄埔学生停止开会令》等文告,密令广州反动当局举行“四一五”反共大屠杀。黄埔军校当局于4月18日在校部和各个学生驻地逮捕共产党。1927年8月,杨林和朝鲜籍的妻子李秋月根据组织的派遣前往苏联,先后在中山大学和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满洲省委将杨林调回省委,再任省委军委书记。1932年4月,杨林到磐石地区巡视,传达省委关于武装抗日的指示,并协助磐石县委开展反日群众斗争。
长征战斗中表现了
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34年春,中央军委拟考虑调杨林到红军大学担任总教官。有的同志私下讲,杨林是叶挺独立团创建者之一,在红军中算是老资格,又是中央政府的执行委员,安排到红大职务太低,而杨林却从不计较这些,默默地干好自己的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红军大学改为干部团,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委,钟伟剑任参谋长,杨林随干部团行军。1935年1月28日,杨林参加了著名的土城战斗。2月下旬,在二次攻打遵义的战斗中,干部团参谋长钟伟剑牺牲,杨林被任命为干部团参谋长。杨林就任红军干部团参谋长不久,就参与指挥了三渡赤水的战役。
东征战役中壮烈牺牲
1935年11月3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命令,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将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徐海东指挥的红十五军团向中央要干部,杨林便被中央军委派到红十五军团第75师任参谋长。杨林一面把中央红军的训练和作战方法介绍到来自鄂豫皖的这支红军队伍,一面在战斗中身前士卒,深受官兵爱戴。
在战斗中,杨林不幸腹部中弹,负了重伤。他强忍伤痛,一再催促大家不要耽搁时间,一定要消灭敌人。昏迷之中,他也在喃喃自语:“前方情况如何?毛主席过河了没有?”当得知大部队都胜利地渡过黄河之后,杨林的脸上露出了微笑。1936年2月22日,杨林因伤势过重牺牲,年仅38岁。(据《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