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一年,菅义伟将如何掌舵“日本丸”

  • ■ 廖勤

        一如外界预期,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以绝对优势当选自民党第二十六任总裁。凭借自民党最大执政党的优势,在近日举行的临时国会上,菅义伟顺理成章接替安倍晋三成为日本第九十九任首相。
        首相因病去职,国家多事之秋,“临危受命”的菅义伟将如何掌舵“日本丸”备受关注。
    临危受命挑战重重
        从一个草莓种植户的农家少年,到担任横滨议员的秘书开始踏入政坛,到如今当选自民党总裁,进而成为日本首相,对从底层起步一路攀登的菅义伟来说,现在无疑站上了人生与仕途的巅峰。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安倍因身体宿疾辞职的同时,也留下一个多事之秋的日本——新冠疫情反弹、经济严重衰退、国际局势变幻中的外交困局……从这一意义上说,菅义伟接班颇有点临危受命的意味。
        分析人士认为,在内政方面,防控新冠疫情与振兴经济是一大挑战,而能否稳住政权将是菅义伟遭遇的另一大挑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外交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姜跃春表示,目前在日本政坛,无人能与安倍的政治影响力比肩,因此,安倍卸任后,日本较难出现一个长期政权。未来一年,日本政局或趋于动荡,各派系加剧较量,“未来一年的首相会比较难当”。
        在外交领域,也有一连串难题摆在菅义伟面前。
        最大挑战是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制定对外政策。
        姜跃春说,“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将考验菅义伟”,既要考虑以日美同盟关系为主轴,又要顾及与中国的贸易与投资联系,特别是中国对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性,日本会面临两难。
        与此同时,虽然外交政绩堪称安倍任内的突出亮点,但是也留下不少未完待续的课题。比如,日俄和平条约尚未签订,日韩关系跌入战后最低点,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也未解决。
        外交还被视为菅义伟的短板,他鲜有出访经历和外交经验,其外交能力引发舆论担忧。
        “他可能会娴熟地处理政务、管理政党,但能否熟练处理外交和安全问题却是未知数。”兰德公司的政治学者杰弗里·霍农说。
        《南华早报》评论,日本新领导人将不得不在外交上走钢丝。菅义伟在外交政策方面的首要任务将是平衡中国、美国、韩国和俄罗斯的利益。
    “安规菅随”?显示个性?
        在一系列内外挑战面前,以擅长危机管理闻名、被形容为“冷静而成熟的修理先生”的菅义伟,会作出怎样的政策选择?
        分析人士预计,菅义伟会延续安倍的内外政策,他本人当选前后均如此承诺。不过,在执政过程中,不排除菅义伟会在一些政策上投射其个人色彩。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江永指出,事实上,安倍已经为菅义伟的未来政策铺就轨道,菅义伟不太会违背安倍的意志行事。因为后者在党内势单力薄,想要坐稳江山,必须获得安倍所在的自民党最大派系细田派的支持。所谓“后安倍时代”其实是“幕后安倍时代”,即安倍继续在幕后“导航”、施加影响力。
        这从安倍卸任前罕见发表安保政策讲话就可见端倪。安倍提出在今年年底前就有关导弹拦截的新安保政策确定“应有方略”。在刘江永看来,安倍此举除了为自己打造政治遗产,也是给下届政府安保政策“定调”,是给菅义伟留下的“作业”,敦促其限时完成。此外,安倍也会继续推动菅义伟扛起自己未能完成的修宪重任。
        姜跃春则认为,菅义伟未必会百分百照搬安倍政策,相反多少会表现出一些个性化的政策选择,否则对其今后参加众议院选举不利。比如在经济方面,安倍曾两次提高消费税,菅义伟或将按下暂停键,以便刺激内需,提振经济。
        又如安倍留下的制定新安保方略的“作业”,姜跃春认为,菅义伟会重视前任交代的任务,但能否完成存在不确定性,这与日本所处的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现在的国际与地区环境变化周期已大大缩短,短时间内就会发生重大变化,菅义伟更多会根据内外形势变化来‘做作业’。”
    “对华关系安全管家”?
        菅义伟继任后的对华政策也深受中日两国关注。
        在中日关系问题上,菅义伟在选前曾表示,要构建与中国等近邻国家的安定关系;继续运用高层对话的机会来解决两国之间的难题。
        鉴于菅义伟在担任内阁官房长官期间,在涉华问题的表态上措辞比较中性,既反映日本政府立场,又避免刺激中国,而且其本人未参拜过靖国神社,《南华早报》援引观察人士的观点指出,菅义伟上台后,中日关系料将保持稳定,“他将是处理对华关系的安全管家”。
        刘江永则认为,菅义伟的对华政策受到三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安倍因素。安倍固然在执政后期改善对华关系,但其对华政策一向具有两面性。从安倍卸任前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包括与印度签署军事协定、要求下届政府制定有关导弹拦截的新安保方略,已为菅义伟调整对华关系设置了制约性框架。二是右翼势力因素。右翼势力势必会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压菅义伟对华示强,将给中日关系带来挑战。三是美国大选因素。大选结果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中日关系走向。中美关系若在大选后止跌回升,日本对中国也会释放善意。若中美关系继续恶化,那么,未来的菅内阁与中国进一步发展关系将受到很大制约。
        在姜跃春看来,菅义伟所说要构建与中国等邻国的安定关系这一表述与安倍有所不同,或许意味着菅义伟看重维护周边关系以及东亚区域合作,这可能成为他未来对外交往的突破点。(据上观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