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苏砌出来的“柏林墙”

  • 李卫军

        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推倒,德意志人流下百感交集的泪水。尽管全长近170公里的“柏林墙”1961年才开始分割柏林,但在这堵有形的墙形成之前,无形的墙早已开始分割德国、分割世界。
        二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协定》,战后德国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别占领;柏林同样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但为四大国共管。由于美苏各有一套从本国战略出发的世界和平安排,战时的大国合作逐渐演变成以美苏为首的两个集团间的“冷战”。德国,就此成为“冷战”前沿,而柏林是第一线。在弗雷德里克·泰勒《柏林墙》一书中,曾有这样的介绍——
        1948年3月到4月,随着内部协商的失败,苏俄退出了盟国军事管制委员会。这意味着德国的统一管理将会完全瘫痪,而且从当时的情况看,达成和平协议的希望也十分渺茫。当然,此事也有好的一面,从此,西方盟国可以不用再考虑苏联占领区内的经济和政治需求了,西方盟国非常乐意如此。1948年4月,国务卿马歇尔在柏林会见了美国军事长官卢修斯·克雷将军。他向克雷面授机宜,如果想让占领区不再成为管理国的负担,在共产主义面前也不那么不堪一击,那就一定得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社会制度。
        1948年6月,以美国为首与英法共管的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从而断绝了与苏联管理的东占区之间的经济联系。6月3日,苏占区也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并把苏占区的新马克作为全柏林的通用货币,在整个柏林流通。但西方军事长官指示柏林市政当局,苏联命令只适于东柏林。为此,苏联于6月19日发表声明宣布,“大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的一部分”,为“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区经济利益,防止对苏占区货币流通的破坏”,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路实施“交通管制”。事件在美苏的“互相伤害”下,最终演变成“柏林封锁事件”。然而,最痛苦的莫过于德国人,据《德意志史》记载——
        (柏林市长)恩斯特·罗伊特表示:“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的分界线上……民主就是在自由基础上形成政治意志,即在没有任何外国监督和控制的情况下形成政治意志。”
        封锁事件不断发酵,成为柏林危机,最终导致柏林分裂。1948年11月和12月,东柏林和西柏林先后选出自己的市长及议会。柏林正式分裂为各有立法、行政系统和货币制度的两个城市。柏林分裂,又导致德国的分裂。1949年,西占区和东占区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3年6月,苏军平息东柏林暴乱后,西方三国强烈谴责苏军的武力干预,而东德和苏联则指责,事件是西柏林占领当局利用特务一手造成的。同时,西柏林为东德外逃人员提供方便,使东德有约150万人逃到西德,造成其劳动力和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由此,苏联把西柏林比喻为“一个毒瘤”,要把坦克开到柏林;而美国则宣称,要“不惜用武力”保卫柏林。“第二次柏林危机”就此爆发。1961年后,为阻止人员逃往西方。同时防止西方的颠覆,苏联建议东德在东、西柏林之间及东德其他地区与西柏林之间修筑“柏林墙”。1961年8月13日,东德宣布:对包括西柏林边界线在内的民主德国边境实行封锁,就这样,“第二次柏林危机”用一道墙解决了。
        “柏林墙”导致的德国人为割裂的故事,简直汗牛充栋。1989年12月2日,美苏领导人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海域的一艘苏联军舰上会晤时,布什将一块“柏林墙”的砖作为礼物送给戈尔巴乔夫。当时,世界舆论一致宣称:一个时代结束了。就连后来伊丽莎白·庞德在撰写《冲破柏林墙——德国统一之路》一书时,也称——
        墙倒了之后,一个无与伦比、焕然一新的世界,也随之被打开了。
        但30多年后的今天,世人分明看到,美国人仍在世界上筑墙,包括有形的墨西哥边境墙,以及其他阻挡世界发展的无形之墙。(据《世界军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