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一批运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澳大利亚岩龙虾因涉嫌重金属含量超标受到中方有关部门的检查。20吨龙虾中,有一半需要接受抽检,这不仅引起澳大利亚水产商的关注,更触动了澳大利亚媒体乃至政府一些人士敏感的神经。
虽然鲜活海鲜的存活时间十分短,但是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显然更为重要得多。对进口食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是当今国际贸易活动的通例。然而,按照当前澳大利亚某些人冷战思维挂帅的神逻辑,小小的一例龙虾贸易问题再次被蓄意染上政治色彩。他们将近期中澳双边贸易中的几起孤立事件硬扯到一起,指称中国正出于政治目的,对澳大利亚发起一场“贸易战”。
中国从不以政治条件作为杠杆,在同澳的经贸交往上施加压力,进行所谓胁迫。中国一向认为,尽管中澳两国在治理模式、社会形态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这样的差异不应被政治化。动辄捕风捉影,以意识形态干预经济行为,这种做法与当今全球化的大势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自2017年年中开始,澳大利亚方面开始无视中澳两国互惠互利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蓄意制造事端,通过媒体、智库发起反华喧嚣,乃至制定相关政策对中国发动全面攻击。2018年,澳大利亚将华为诬蔑为对澳大利亚国家安全具有风险,从而全面封堵华为正常、正当地参与澳大利亚的5G网络升级。中国投资者和企业的投资、并购行为屡屡受到澳大利亚政府对华歧视性政策的阻挠,甚至多次遭到霸凌式的否决。近年来,澳方不断地释放信息,极力主张其企业界、国际教育界将其市场“多样化”,事实上就是在鼓励和推动与中国进行所谓的“脱钩”。
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际,澳政府策应特朗普政府的反华战略,在全球率先挑起旨在诬蔑中国的所谓“独立调查”提议。在美日印澳“四国同盟”中,全力配合美国企图将之升级成对抗中国的军事集团。澳国内各地频频发生针对华裔的种族主义事件。堪培拉掀起的一波波反华逆流,已经严重毒化了两国关系。
澳方某些人士一方面自己在把经贸活动和投资行为政治化、武器化。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诬蔑中国的机会,中方维护本国消费者安全和权益的正常举措被反诬为所谓“经济胁迫”。事实上,即便面对澳方一再的敌对举动,中方并没有对中澳双边贸易进行任何干预。今年上半年,中澳贸易额增加了26亿澳元,今年7月比去年同月增长了4%。
从中长期看,来自澳方的敌意势必腐蚀和消解中国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澳大利亚营商环境的信心及对澳大利亚产品的好感。堪培拉对双边关系的恶意破坏,正在对两国的经贸往来造成严重损害。现在是澳方认真反思的时候了。(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