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凤英
随着本届美国大选接近尾声,舆论对新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讨论也随之展开。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近日发表文章称,美国人本质上依然是国际主义者,并不赞成孤立主义外交政策。那么,随着政府换届,美国将会重新回到多边机制当中吗,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对立态势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尽管近年来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没有逆转,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经由政府政策上的举动、跨国公司的联动等人为驱动,全面向技术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方向的技术驱动转变,5G时代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物联网比互联网连接更紧密,未来将不是某个人、某一国想不想要互联,而是个人或者国家能否孤立于全球化之网外而继续生存发展的问题。这是我们对全球化趋势不会随着哪一个国家政府更迭政策改变而改变的信心所在。
其次,新一届政府可能推动美国的外交政策向“多边主义+美国利益”的方向转变。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既是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机制,也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场合。气候变化是民主党一直重点关注的议题,重新恢复与世卫组织的合作也符合新一届政府把应对新冠疫情作为上任头等大事的需要。因此,新一届政府领导下的美国外交很可能总体回到多边主义。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球化回不到过去,美国也回不到过去。新一届政府背后,美国政治精英对世界及全球化的一些认识在过去4年中有逐渐固化的趋势,虽然两党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但前一届政府已经取得成果,符合美国利益的铺垫、做法,新一届政府没有理由放弃,而是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做更具全面性、系统性、持久性、制度性的政策调整,并在与盟友的多边合作框架下建立一个更有利于美国的世界。而特朗普政府施政风格的跳跃性,事实上也为新一届政府闪转腾挪加以利用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
因此,我们很可能将面对一个回到多边机制,但在多边的程序、规则和秩序当中保留一些“特朗普主义”色彩的美国。(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