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鹰”舰载运输机登上美国航母

  • ■ 陶钟

        今年11月22日,美国海军的一架CMV-22“鱼鹰”飞机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上完成起降训练,对美国海军来说,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任务,代表着未来航母舰载运输机正式开启了鱼鹰时代。
    C-2替代者
        美国航母现役的舰载运输机为C-2“灰狗”,从1966年开始服役以来,已经超过50年,其间美国航母的舰载战斗/攻击机,舰载预警机换了一茬又一茬,舰载反潜巡逻机甚至被淘汰,但C-2却一直屹立不倒,经历了多次翻修延寿之后,目前还在美军航母上执行重要运输任务,不过美国海军仅存的18架C-2A(R)也马上到达服役寿命极限了。因此,美国海军开始着手考虑C-2的替代者。成熟的MV-22“鱼鹰”成为了最佳选择。
        CMV-22B有两个可倾转旋翼,巡航速度为396千米/小时,飞行高度7600米,最大航程可达2157千米,最大载重为2720千克。
        与C-2相比,CMV-22B的飞行和运输能力反而削弱不少,前者的飞行巡航速度为46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2400千米,最大载重4500千克,那美国海军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逆向”换装呢?这主要是由舰载运输机的特殊任务决定的。
        它执行的并非是日常的补给任务,如航母重要的燃油、生活物资以及弹药补给任务,都是由海军的补给舰执行的。因为舰载运输机的载荷及其有限,因此它主要执行的是人员紧急运输,如航母上重病号的转移、舰员因为需要紧急上岸等情况。舰载运输机还承担着航母舰载机的备份发动机的运输重任。航母上舰载机日常训练作战任务繁重,发动机又是故障率最高的部件,如果得不到及时更换,就会严重影响航母战斗力,这时候就需要出动舰载运输机进行快速运输。此外,美国的C-2舰载运输机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全舰的官兵运输日常的邮件包裹,看起来有些“奢侈”,却也是提高人员士气的重要手段。
        因此,虽然CMV-22B的运输能力有所“劣化”,但执行这些紧急运输任务还是绰绰有余的。前不久,美国海军已经成功测试了CMV-22B运输F-35的F135发动机的能力。由它来保障美国海军F-35C机队发动机的更换,是能够令美国海军放心的。对美国海军来说,它具有的多项优势反而更为重要。
        首先是它采用垂直短距起降,不用依赖弹射器和拦阻索,在过去十年中,美国海军陆战队MV-22机队的事故发生率只有飞行机队平均事故发生率的一半,MV-22已成为海军陆战队事故发生率最低的飞机。这一点对高危的航母飞行员尤为重要。
        其次,它的部署使用方便灵活,不仅可以为航母运输人员物资,也可以在海军的其他大型军舰上起降,这一能力是C-2A所无法企及的,将极大增强整个航母编队内物资运输调度的能力。
        最后,对于美国海军来说,MV-22是一个理想的反潜巡逻平台,借由CMV-22B上舰为契机,美国海军未来可能会研发包括一系列的改进型号。
        美国海军计划从2020~2028年,将目前承担舰队远程运输任务的C-2A“灰狗”全部替换为CMV-22B“鱼鹰”。从明年开始,它将正式部署在美国海军的福特级航母上。
    对中国海军并非急需品
        那么,中国是否也需要装备一型先进的舰载运输机呢?从目前实际需求来看,并没有太大必要。中国海军目前装备的091型大型综合补给舰,配备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综合补给系统,具备从基地直接接收和从船舶进行再补给的能力。足以支撑起航母编队远洋作战的保障任务。而舰载运输机执行的紧急运输任务,虽然作用不小,目前并非是急需之物,更像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英法俄等大国的航母,也都没有装备类似的飞机。
        从实用角度出发,舰载运输机上舰,必定会挤占宝贵的机库和甲板停放空间,影响战斗机的部署数量,对拥有11艘“巨无霸”航母的美国海军来说能够承受,但对于刚起步不久,舰载机携带数量有限的中国航母来说,有些得不偿失,目前,中国海军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它的优先级无疑远远超过舰载运输机,而且舰载运输机并非万能,它的航程一般只有2000千米左右,在远离本土的远洋作战中,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有遍布全球的海军基地作为保障。
        随着中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以后肯定会有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下水的消息传来,到那个时候,发展这样一款舰载运输机也许就会提上议事日程了。实际上,它的研制并不难,可以直接用未来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进行改装。到时候,我们研制出一款更为先进的无人旋翼运输机也未可知。(据《兵工科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