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务先锋刘栋:为“嫦娥”保驾护航

  • 肖璐 罗好麟

        2020年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探月工程迈出坚实而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在这次任务中,作为发射场航天器厂房勤务系统骨干,小伙刘栋带领岗位人员,对探测器的总装测试及加注扣罩提供勤务保障,探测器的测试加注等工作得已顺利开展。 
        刘栋,是个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90后小伙,早在2015年底,他就从老家陕西渭南来到椰林海岛,毅然决然投身航天事业。 
        “大车右行,大车停;主钩下降,主钩停。”航天器厂房大厅内,刘栋正在聚精会神的操作吊车,“过几天就要保障转场任务了,这个过程中吊装任务比较重,我再检查检查吊车,确保状态良好。”要完成好吊装任务,检查吊车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从每一条电气线路到每一个机械构件,从30多米高的吊车顶部,到地面手操盒,都需要细致排查,对标对表逐项核对,他们都说,做一名合格的吊车操作手,技术得跟得上,体力也得跟得上,因为通过几近垂直的吊车爬梯爬上吊车,真是一项体力活,刘栋已经爬了5年了,早已驾轻就熟。 
        2015年,初到发射场的他,从厂房值班,打扫卫生干起,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吊装骨干。吊装对操作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可以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训练自己指哪打哪的能力,他经常用白布系上细铁丝穿入矿泉水瓶,训练操作吊车的精确度和平稳度。通过自身的刻苦训练,总结提高,他的吊装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能够独当一面,圆满完成各项吊装保障任务。
    吊装能手——
    有他在,让人放心
        某次吊装保障任务过程中,吊车对航天器进行翻转,在这个关键过程中,吊车吊钩异常不动作,正在岗位人员束手无策时,刘栋冷静处置,组织岗位人员逐一摸排,仔细检查吊车机械构件和电气部件,凭借岗位工作经验,迅速判断是吊车顶部限位出现问题,随即爬上吊车,处理故障限位,故障得已顺利解除,当吊车吊钩正常动作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并对刘栋过硬的专业技能感到由衷敬佩。 
    岗位多面手——
    大门,叉车不在话下
        在产品进场卸车过程中,航天器厂勤系统任务很重,需要吊车、大门、叉车等各类保障,刘栋作为系统骨干,早已熟练掌握各项技能。在岗位人手比较紧张的时候,刘栋往往刚开完大门,保障设备进场,随后操作吊车将产品吊装至指定位置,之后驾驶叉车,将产品转运至测试大厅,一人身兼数岗,一个人当三个人用,他从不喊累。  
    抗台风——
    与天斗其乐无穷 
        如今正值海南台风季,防台风工作压力比较大,作为航天器厂房的骨干,刘栋经常带着岗位人员上房顶清理排水沟,到厂房周边疏通排水渠,雨说下就下,被淋湿是常有的事,等雨停了,身上干了,他又继续干着重复的事。他说:“雨水量太大,必须把水引出去,不然积起来容易造成厂房内漏,对厂房内的产品造成影响,那谁也承担不起。”台风过境时,刘栋晚上很难安心休息,每两个小时巡视一次厂房,厂房大厅、测试间、夹墙,每一个角落他都要仔细观察,发现有漏雨渗水的地方及时处理,而每次这么一趟流程走下来,至少需要花一个小时。“台风天气不可避免,我少休息点没事,一定要确保产品的绝对安全。”刘栋笑着说。 
        刘栋是一个平凡的人,相貌平平,无过人之处,但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工作中,任劳任怨,从无怨言,团结同志,服从组织;生活中,办事认真,待人真诚,总是有条不紊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尽自己所能默默坚守在吊装岗位上。平凡中见非凡,平凡中见精神。刘栋就是我们广大航天工作者缩影,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甘于奉献,脚踏实地,痴心投入,只想把自己本职工作干好,追逐属于自己的航天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