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祖墀
(高风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1日报道称,今年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表示要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增强他们对祖国的向心力。
最近,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公布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该计划通过部分资助2000个职位,鼓励该地区的企业为香港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
自从40多年前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香港人仍对内地持有偏见和过时的看法。
上世纪90年代初,在邓小平为强调中国对改革的承诺而对深圳进行里程碑式视察后,我就开始在内地工作。近30年来,我经常往返于内地和香港之间,见证了两地的发展和交集。
我认为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密切关注内地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所带来的机遇。受技术、政府政策和消费需求变化的推动,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重大变化。私营部门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也迅速发展,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小米、拼多多和字节跳动等公司成为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2020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估值至少达到10亿美元的私营初创企业名单)中,227家来自中国,仅次于拥有233家的美国。有意思的是,在全世界估值最高的10家“独角兽”企业中,有6家是中国的。
随着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发展,出现了几个特点:
首先,创业精神分布广泛,遍及一线及低线城市。
其次,企业家正变得更加年轻,许多人是“千禧一代”和“90后”。
第三,创新在许多领域日益明显,例如消费品、智能电器、医疗服务、汽车、能源、环境、制造业和自动化,以及智慧城市,而且这些公司瞄准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企业和政府。
第四,创新正在以显著的速度和强度进行,而强有力的国家支持是一个关键驱动力。去年,中国在研发上投入了将近324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发展多年,受益于其所推动的创新,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以人工智能、物联网、5G和区块链为特征的新技术时代——所有这些都为年轻企业家提供了更大、更好的机会。
除了物质上的收益,创新还能丰富人的创造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实验室,不管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参与到商业实验中来,这为这些企业磨炼技能、释放潜力提供了大量机会。
这些年,我也从香港招募了一些年轻人。事实证明,他们非常适应内地的工作文化和商业环境,而且做得非常好。
正如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一样,大湾区是适合我们的年轻人闯荡的地方,不管是为企业工作还是作为企业家。在内地工作往往不仅仅意味着一份工作,还有新的视野、知识和视角,这些都会成为个人资产。
内地为香港年轻人提供了更大的施展拳脚的空间,我的建议是:好好利用它。(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