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舒翼
自2020年12月15日开始,美国启动了首批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美医护人员和养老院住户成为首批接种者。20日当天,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免疫接种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75岁以上和一线工作人员将成为下一批接种者。然而,首批疫苗接种工作开启后乱象频出,一些接种了疫苗的医护工作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疫苗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疫苗报废,一些州政府未能收到预定数量的疫苗……
“疫苗博弈”加剧了民众对疫苗能否公平分配的担忧。尽管ACIP已经确定了前三批疫苗接种人群的顺序,但美联社指出,无论CDC如何提供指导建议,美国各州的疫苗分发与接种都会有所不同。另外,CDC估计美国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疫苗接种工作。一些大公司和富人阶层正在动用各种力量,试图获得疫苗的优先接种权。
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社区可能又将沦为防疫政策“牺牲品”。美国政府将药房作为疫苗接种中心的做法,令本就在疫情中受冲击更严重的少数族裔和低收入人群“雪上加霜”。美国政治新闻网站称,研究人员担心,就像很多社区因收入太低无法轻易获得负担得起的新鲜食品、沦为“食品沙漠”一样,因为药房数量不足或是距离较远,低收入社区很容易沦为“药房沙漠”,这将导致这些社区的民众难以获得疫苗。
民众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则让接种疫苗本身成了一场“囚徒困境”。事实上,由于美国政府过去9个多月时间里应对疫情不力、不断对CDC等机构进行政治施压,加之长期以来西方社会本就存在的“疫苗怀疑论”,美国民众对新冠疫苗的信心本就严重不足。路透社近期的一项民调显示,美国仅有6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种疫苗。近日连续发生多起医护人员因接种辉瑞公司疫苗出现过敏症状、阿拉巴马州发生疫苗运输过程中冷链系统出现问题等事件,更是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生物学家克里斯·鲍赫称,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观望、并可能因为其他人接种疫苗减少了病毒传播而获益,但这种“搭便车”行为将对整个社区构成威胁,“这就是‘囚徒困境’”。
疫苗的接种原本让人们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芒”,但频现的疫苗乱象又对此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美国何时能走到隧道的尽头? (据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