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老兵特刊
贾梅:硝烟梅花俏
-
主人公小传
贾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35年8月生,1949年5月参军,任第五十军政治部文工团团员,曾参加解放成都战役,1950年10月随军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5月回国。1956年转业,在丹东市文工团工作。1990年离休。现为四川省军区成都第十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
■ 贾梅/口述薛洪瑞/整理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而我作为参战的志愿军女兵有幸因一幅“穿针”的老照片而“走红”当年的全军……记得当年参军的时候,我只有十五六岁,年龄小,当兵时间短,革命道理懂得不多,但是和全军指战员一样,知道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祖国的安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这幅照片当时在《解放军画报》用一个彩色整版刊登,几乎轰动全志愿军甚至全国,而今再赏这幅老照片,不仅让人享受到一种令人愉悦的艺术美,而且也见证着那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页历史。永远不会忘记,“穿针”老照片是1952年冬季,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地上,我同朝鲜金顺玉阿妈妮(老大娘)的合影。当时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政治部文工团团员,驻在朝鲜西海岸一个叫青松里的村子,我的房东金顺玉阿妈妮,年已花甲,坚毅勤劳,特别慈祥。她的几个儿子都参加了朝鲜人民军,在前线和敌人浴血战斗,家里只剩下儿媳和小孙子、孙女,没有男劳力,加上粮食短缺,日子过得很艰辛。她的儿媳们除了忙农活,还要做很多支前的事,很少有时间做家务活。金大娘忍受着残酷战争带来的苦难,克制着对前方亲人的思念,不顾敌机随时侵袭的危险,拖着虚弱的身体,忙碌着家务。一天,我正根据团里部署,在屋里背诵演唱的台词,猛一抬头,看见满脸皱纹的金大娘坐在门口缝补衣物,舔着手里的线,一次次地穿针,怎么也穿不进,我赶忙跑过去,拿起针线帮金大娘穿针。正巧,军政治部摄影记者姜峰抓住了这个瞬间,抓拍下这个镜头。这幅照片真实的记录了中朝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景,是中朝人民在战斗中结成深厚友谊的一个缩影。照片编入在《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画册中,一直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以及平壤朝鲜人民解放战争纪念馆大幅陈展,影响深远。斗转星移,世事瞬变。志愿军出国作战已经70周年了,抗美援朝作为重大的国际事件已成为历史。但我始终认为,世界形势不断发展,不管风云怎么变化,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反对美帝主义侵略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战斗友谊,永远铭刻在两国人民心中,两国人民也像“穿针”老照片那样,友谊长存,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