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好红色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 丁志刚  蔡缪卫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警淮安支队依托驻地红色资源,以强有力的部署安排和具体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充分挖掘运用驻地红色资源,让广大官兵在红色资源中探寻“红色密码”,在致敬革命先烈中找寻“初心密码”。
        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墓前抚英魂。支队的官兵们来到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在革命先烈的长眠之地,祭扫献花,礼敬先烈。
        “1943年3月18日拂晓,淮阴城的日军主力1600多人,携带100多门大小火炮,掷弹筒,气势汹汹向刘老庄方向进攻。整场战斗,四连浴血奋战12个小时,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捅、用枪托砸、用锹砍……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听着讲解员的讲述,官兵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耳畔又响起了冲锋的号角。
        官兵们默默追寻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感受峥嵘岁月,在英雄纪念碑前,久久驻足。机动中队排长许卫景攥紧了双拳,默默许下“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的誓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党旗和英烈的见证下,全体党员紧握右拳郑重宣誓,对党的忠诚誓言响彻长空。
    在学习英雄模范中
    破译“血性密码”
        山因脊梁而伟,国因精神而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英雄事迹激荡心灵,英雄精神催人奋进。
        前不久,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94岁老兵林寿昌受邀来到支队,结合自身战斗经历为官兵们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
        老英雄谈及自己的军旅岁月仍心潮澎湃,“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一定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林老兵胸前挂满的勋章在他铿锵有力的话语中相碰作响。
        老兵的故事和意志感动着在场的每一名官兵,大家无不为之动容。勤务保障中队列兵邱先拓深情地说道:“身为军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我要像老兵一样,舍身忘我,为国家做贡献。”
    在讲述红色故事中
    领悟“思想密码”
        “自儿离家已经年余,记得曾在本年四月间,于泗县郑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原指导员李云鹏妹妹李爱云在为大家讲述哥哥一封信的故事。
        党史故事砺斗志,革命传统润兵心。在建党百年大庆之际,支队各级隆重举办“党史我来讲”红色故事会,用文字致敬先辈,用语言讲述百年风雨历程。
        三尺讲台上,基层“红肩章”宣讲小分队以党的发展历程、著名战史战例、经典红色精神、英雄楷模事迹等方面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向大家再现了老一代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拯救国家于危难、实现民族解放的感人画面。
    在学习红色文化中
    感悟“行动密码”
        红色文化承载着红色基因,凝聚着革命前辈不懈奋斗的无穷智慧和成功经验。
        支队党委常委结合中心组学习、党日活动、下队检查考核等时机,在党支部、挂钩帮建单位采取面对面、微党课的形式带头向官兵讲党史军史。
        上一代人的奋斗故事,就是下一代人的前行力量。通过系列活动,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有魅力,让红色文化在官兵心中落地生根,让“红色典型”走进官兵心田,让“红色精神”占领官兵思想阵地。
    在参观红色史迹中
    探寻“信仰密码”
        寻红色印迹,忆往昔峥嵘。在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革命文物、战斗遗址和纪念场地,每一个红色场馆都是一本红色历史的教科书。
        支队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将教育课堂搬到室外,先后组织官兵来到了苏皖边区旧址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周恩来纪念馆,让官兵在参观红色史迹中凝聚力量。
        走进驻地党(军)史场馆,官兵们仿佛乘上了时光的列车,观望历史的长河,聆听着低沉的诉说。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激扬的纪实文字、一件件厚重的历史遗物、一位位革命前辈的光辉身影,让每名官兵仿佛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峥嵘岁月,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国家甘愿流血牺牲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奋进此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我们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源动力,激发奋斗新活力,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把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