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亮全球最强卫星反“美星威胁”

  • 2021年12月3日,中国通过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一份照会,指出星链1095卫星从5月中旬至6月下旬持续降轨至382千米高度后保持在此高度运行。这是一个非常接近中国空间站轨道的高度。7月1日发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近事件。为保证安全,中国空间站于7月1日晚做了紧急规避。
        2021年10月21日,星链2305卫星再次接近。这次星链卫星处于策略不明的连续机动状态。中国空间站再次做了避险规避。
        两次事件中,中国航天员正在空间站内执行任务,为确保中国航天员安全,中国空间站于两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两目标碰撞的风险。
        2021年12月27日,这份照会经过报道后,引起国内外的热议。包括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福布斯在内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用了“相关投诉未获得独立认证”的表述。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已在12月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公开证实此事。
        赵立坚指出,美国口口声声宣称所谓负责任外空行为概念,自己却无视外空国际条约义务,对航天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他强调,美方应该尊重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外空国际体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采取负责任的态度,维护在轨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空间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与此同时,香港《南华早报》的另一篇报道引起多方关注。报道称,“中国小型商业卫星‘北京三号’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地球观测卫星之一,它在500千米的轨道上,仅用42秒就拍下了旧金山市中心(3800平方千米)的图像。”
    马斯克在华“挨骂”
        路透社2021年12月27日发布题为《中国网友在空间站险些出事后猛烈抨击马斯克》一文,引述了多位中国微博用户对SpaceX及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吐槽。
        有微博用户表示“星链”卫星“只是一堆太空垃圾”,还有用户将其描述为“美国的太空战武器”。一位用户写道:“星链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全人类都将为他们(SpaceX)的商业活动付出代价。”BBC则在报道中引述微博用户说法称,“马斯克是美国政府和军方创造的新‘武器’。”
        2014年,马斯克提出了“星链”计划,试图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并在2019年将首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迄今,SpaceX已发射近1900颗卫星。
        但星链计划招致科学界的反对。有一部分看法认为,卫星群的数量和密度,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天文观测。还有部分科学家表示,轨道碰撞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而星链系统要负很大责任。
        涉及宇宙空间管理系统的凯汉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西马克·赫萨表示,目前美国政府的空间监测网监视着大约3万个近地轨道的物体,其中包括运行和报废的卫星,以及大小超过10厘米的碎片。赫萨表示,目录的规模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增加10倍,而部分原因就是星链这样卫星群的增长。
        2019年,欧洲航天局的“风神”地球观测卫星就曾紧急改变轨道以规避星链-44卫星。当时这颗星链卫星下降到了320千米的高度,测试其自动脱离轨道的技术,结果却靠近了正在这一高度运行的“风神”卫星,导致碰撞风险。美国福布斯新闻在当时的报道中称,SpaceX的星链卫星配备有自动避碰系统,可以跟踪在轨碎片和航天器并自动回避,但在此次事件中该系统似乎并未起到效果。
        欧空局事后表示,“星链”这样的卫星群令人担忧,未来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卫星避碰演练。许多太空专家也指出,“星链”计划中的卫星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当前近地轨道上的卫星总数,现有系统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情况。
        欧空局一直以来,都是星链计划的批评者之一。欧空局局长阿施巴赫2021年12月初表示,马斯克的星链已经非常庞大,监管机构或竞争对手都很难赶上。卢森堡经济部长弗朗茨·法约也表达了类似担忧。
        还有军事方面的担忧。香港《南华早报》2021年12月23日援引美国专业军事通讯周刊C4ISRNET称,美国已完成一颗名为高超音速弹道跟踪空间传感器(HBTSS)的原型卫星,将在近地轨道运行。完整状态下,这套卫星群将涵盖数百颗卫星,用于监测其他国家的高超音速武器。
        SpaceX和马斯克必须做出解释,为什么在卫星可控情况下还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为什么降轨规划时候没有考虑到和空间站的碰撞?为什么出现风险不提前做规避机动?为什么离轨再入中会出现升轨操作?截至发稿,SpaceX和马斯克仍未做出任何回应。
    42秒就拍下旧金山市中心图像
        中国刚披露美国星链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外界对其动机猜测纷纷之际,《南华早报》报道称,“北京三号”小型商业卫星于2021年6月发射后,在测试时在旧金山湾区约3800平方千米的核心区域进行深度扫描。这些影像从500千米的轨道拍摄,分辨率为每像素50厘米。“该图像足够清晰,可以识别街上的军车并判断它可能携带什么类型的武器”。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项目项目总师杨芳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说,中国在敏捷卫星技术上起步相当晚,但却在短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他们强调,这技术水准已达世界领先地位。”
        俄罗斯卫星网2021年12月28日援引报道称,尽管“北京三号”体积小、成本低,但它是最灵活的卫星,而且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地球观测卫星之一。特别是它的反应速度比美国开发的采用类似技术的全球最先进观测卫星之一WorldView-4快2~3倍,扫描带比它宽77%,但重量只有它的一半。
        此外,《南华早报》还表示,通常大多数地球观测卫星在拍摄图像时必须保持稳定,否则会产生使图像模糊的振动。而且较低轨道上的卫星只能观察到下方的窄长区域,因此必须多次环绕地球或与其他卫星一起工作才能覆盖“感兴趣的区域”。而“北京三号”是以每秒10度的速度旋转着拍摄到旧金山的这些高精度照片,这种模式可以让它能改变机载相机对地面的视角,进而拍摄到更大范围的地面信息。
        此外,“‘北京三号’卫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行规划飞行路线,可以一天来回近100次,以监测全球多达500个值得关注的地区。此外,它还能侦测某些目标的出现,并将相关照片传回地面指挥中心”。
        根据公开报道,“北京三号”卫星于2021年6月1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它是一颗高性能的新型光学遥感卫星,采用大量创新技术,将有效提高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供给能力。
        据介绍,“北京三号”装载了全色、多光谱双相机,可获取全色0.5米、多光谱2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实现了超高敏捷、超高稳定、超高精度的观测能力。同时还采用了智能任务规划、智能图像处理和智能复合控制的技术。这些创新技术使得“北京三号”卫星不仅具有强大的图像获取能力,同时还能够提供独特的成像模式。
        分析人士表示,“北京三号”卫星与引起全网轰动的“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的美国星链卫星,都运行在500千米左右的轨道高度,同属低轨卫星。虽然当前美国SpaceX公司宣称星链卫星只是用于提供网络服务,但以该卫星为平台,通过更换载荷就能方便快捷地转换为其他用途,包括光学或雷达成像卫星。专家警告,一旦星链卫星更换光学观测载荷,凭借庞大的在轨数量,它可以保证全球主要地区的每个时间段,天顶方向都有几颗美国卫星飞过,让美国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光学监控。(据环球网、观察者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