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范教学 探索战训耦合新模式

  • 李勇 李传龙

        “面对同一‘敌情’,有人采取迂回包抄,有人选择正面多路突入……尽管战法不尽相同,但却得到了观摩指挥员的普遍认同。”这是武警第一机动总队组织战训法集训体会交流现场的一个场景。来自该部基层一线百余名指挥员、特战员和班长骨干同台研战谋战,通过理论授课、示范教学、编组作业等方式,研究多兵种联演联训下炮火支援、掩体构筑、山地进攻、火力打击等课目,在练协同、促融合中探索战训耦合的有效模式。
        战训法作为部队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的重中之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部队作战效能的发挥。然而,一些基层指挥员在日常训练中
    单纯以通过考核为目的,过分追求“标准答案”,把大量时间用于训练读、记、写、画、传、算等技能,战训法素养却缺少相应锤炼。
        在野外指挥帐篷中,他们对照《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以班(组)为起点,以合成为重点,以行动编组演练为基本模式,规范部队战术训练框架,并为基层指挥员制订了详细的军事理论学习计划,开展经典案例研究、沙盘推演,组织开放性的战术战法研讨,摸索战法训法运用的特点规律,探究未来战争的制胜机理。
        “训练好不好关键看教学,在达到充分发扬火力的同时,更要便于机动便于隐蔽……”示范作业刚结束,该部武警部队优秀教练员、中队长孙红顺当即带领在场指挥员展开深入复盘,分析战斗经过、查摆战场“败笔”、总结经验教训。随着对战术动作、作战细节等问题精细解刨,官兵心中的打仗标准愈加透亮。与此同时,新一轮对抗开始,装甲车班、火力分队快速调整战法,采取情况诱导、连贯作业的方式,对快速转移阵地、遇敌空中侦察、遭敌炮火拦阻、精准火力打击等16种情况展开演练,重点研究探索装甲车班如何支援载员冲击行动,火力分队打击对象、打击次序、射击方法等问题,实现战斗中人装有机结合,形成综合作战力量。
        集训期间,他们还邀请陆军步兵学院专家现地指导传授防卫作战战术理念,与陆军某合成旅共同探讨山地攻防战斗编组、战术手段和组织流程,始终坚持剖解问题“树靶子”、创新方法“趟路子”、研训强能“拔钉子”,研究破解了典型训练问题20余个,创新战法训法40余项,为在教学组训实践中,找准症结、破解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金点子”。
        “训”是对“战”的设计和预演,“战”无定式,但“训”有章法。“这次集训既是实战练兵,更是示范引路,我们按照“突出战术理论学习、战斗编成研究、战法训法研练”方法路子,规范中队、排、班各级战术组训模式,着力解决情况构设不真、组训方法不活、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切实提高分队指挥员教学组训水平和实战环境下的组织指挥能力,推动战训深度耦合,实现作战和训练一体化,确保全时待战、随时能战。”该部作训处处长隋福宝讲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