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万森 秦得鹏 马祥文
近日,甘肃省金昌军分区官兵装载清油、面粉等物资,到马营沟村开展“情系群众送温暖、共叙军民鱼水情”走访慰问活动。马营沟村距离市区69.3公里,是与部队联建的小山村,村民大多靠种植和养殖为生。
“每次探亲,都能看到马营沟村的新变化。”军分区政治工作处秦得鹏介绍,近年来,金昌军分区先后投入经费300余万元,在马营沟村新建“八一幸福家园”1处,建成养老型住宅32套,为全村退役军人、军属及老人提供了集中居住、养老互助型服务场所。投入80余万元接续为马营沟村修建“八一小康幸福家园”集中居住点,修建新农宅80套,并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
从村口看马营沟村,平坦的油路上奔驰着一辆辆回家探亲的小车,两侧的院落整齐排列,军民共建示范点——“八一幸福家园”的拱形门头格外显眼。前来迎接的马营沟村二社村民刘发德高兴地握着“兵亲戚”的手,邀请他们进屋做客。走进刘承德的家,卫生间、厨房、小客厅一应俱全。“48平方米的住宅面积,军分区给我们补贴了7万元,自己一分钱也没出。”老刘乐得合不拢嘴。
3年前,刘发德的妻子患病去世,三个孩子毕业后留在了城里上班,老刘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老人”,当时,为了供养子女上学,偿还妻子患病期间的花销,刘发德被评为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虽然每年享受3700元的救助金,但是望着家中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刘成德一筹莫展:“光靠着救助金,啥时候能住上新房子。”
没成想,2017年起,金昌军分区投资援建“八一幸福家园”,计划为全村退役军人、军属及老人提供集中居住、养老互助型服务场所。随着32套养老型住宅拔地而起。刘发德成了全村第一批享受该项优待政策的退役军人。
“别看我这房子面积不大,日头能从早晒到晚,子女们回家看我,也有了便捷的村路。”刘发德说,每到过节,子弟兵就像自家亲戚一样回来看望我们,和村民一起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给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为患有疾病的老人配齐药箱……
扶贫、扶志、扶智,一系列有效举措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村里的街道上,村民个个精神头儿十足。村书记赵世彪说,这和前几年相比,简直是两个样子。
“先改善村里的困难,再通过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座谈会上,军分区领导和镇、村党委班子共同谋划,立足实际,找准“问题靶心”,精准施策,长期发力,把好事做好、做实。
“要借助马营沟村‘两山夹一河’的地理优势,及时调整和转变发展思路,抓住特色养殖业发展、乡村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重点,做好群众的‘主心骨’。”
“不仅如此,要认真研究当前形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长期良好的运营模式,助力村民增收,防止脱贫人员返贫,推动马营沟村各项工作向好发展。”
……
“兵亲戚”的建议让马营沟村逐渐明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断为突破产业振兴的瓶颈努力着。
“村里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兵亲戚’的真情帮扶让昔日贫瘠的小山村按下了幸福‘快进键’。”赵世彪说,如今村民对生活的变化看在眼里,将党和子弟兵的恩情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