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器研制,中国每花1美元,美国就得花20美元”

  •     美国空军副助理部长卡梅伦·霍尔特少将在离职前终于忍不住透露了真相:
        美军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实在太低了——提升相同水平的战斗力,美军可能要花20美元,但中国只需要花1美元!
        美国“动力”网站6日称,卡梅伦·霍尔特在美国空军负责监督美军服务合同的各个方面,“从购买新武器系统到后勤和运营支持”,因此他对五角大楼资金使用方面的顽疾非常熟悉。
        正式离职之前,他在公开演讲中严厉批评了五角大楼的糟糕作风:“若是以平价购买力计算,提升相同水平的战斗力,美军可能要花20美元,但中国只需要花1美元。如果美国无法弄清楚如何降低成本并提高国防供应链的速度,失败不可避免。”
        根据卡梅伦·霍尔特的说法,解放军获得新装备的速度比美国快“五到六倍”,除了工业化带来的更高效生产能力外,解放军对资金的管理能力也远在五角大楼之上。
        报道称,美国当前的军购方案从制定之初到申请拨款,其中要经过诸多环节,签署预算的过程非常缓慢。这意味着,在方案进行的任何阶段,负责分配资金的官员都可以主动介入,按照自己的想法对项目进行干预,并可能完全改变其方向以及推进速度。比如,美军一项武器计划在其早期阶段取得了快速进展,但随后决策者砍掉了后续一部分资金,导致该款新型武器迟迟不能投入使用。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此外,即使美国国会愿意慷慨解囊,为新项目分配足够的资金,但五角大楼对于国会的拨款仍有进一步分配的权力,各个环节层层加码,也难怪美国军购系统如此臃肿了。
        这位美国空军少将的确非常准确地找到了问题所在——近年来五角大楼研制的新武器几乎都遭遇到类似问题。
        “动力”网站称,霍尔特并非五角大楼第一个发现美军购效率低下、希望推动五角大楼军事变革的官员。但这些人最终都失望地离开了。用美国前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顿的话说,美国的国防工业综合体已失去“快速行动”的能力。
        例如前美国空军助理部长威廉·罗珀在任上为美军引入了大量前沿项目和颠覆性的装备变革路线,但他在任职3年后选择离职,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消息人士透露,他对美国的竞争力“感到沮丧”。曾在威廉·罗珀手下当差的美国空军首席软件官尼古拉斯·柴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中美之间的竞争“胜负已定”。五角大楼将跟不上竞争对手中国的步伐,不仅美军现代化步伐极其缓慢,在网络能力、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更是完全没有胜算。
        报道无奈地说,这些发现问题的人正在准备辞去在五角大楼的工作,并通过媒体渠道表达自己的不满,然后提出相同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效率就是不如中国?
        相比美国在冷战期间的那些高效的武器研制和生产经历,如今的五角大楼就如同恐龙一样迟缓。
        而当前美军变成什么样了呢?“动力”网站称,3年前,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生产的KC-46新型空中加油机就遭遇一系列严重问题。如今该项目仍在苦苦挣扎,距离实现其承诺的能力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前提是一切顺利的话。
        最后,报道承认,“中国已经证明自己在许多新兴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美国则经常陷入昂贵、进展缓慢的项目中。尽管美国的国防预算仍远高于中国,但实际上,中国引进新军事技术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据枢密院十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