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柔老兵”蜕变成杀人魔

  • 冯璐 刘潇

        当地时间10月25日晚,临近7点,罗伯特·卡德身穿棕色衬衫、深色裤子和浅色鞋子,走进美国缅因州路易斯顿一家名为“及时行乐”的保龄球馆。他冷静地端着一把带有加长弹匣和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突然开始袭击公众。
        卡德如同在梦境中。扣下扳机的那一刻,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被监控录像拍个正着?不要紧,卡德甚至都懒得戴上面罩和帽子。12分钟后,卡德在4英里(约6.4公里)外的烧烤酒馆再次发起袭击。美国众多枪击案中,卡德在路易斯顿制造的血案格外致命:在他的“点射”下,18名受害者当场死亡,13人受伤。
        约48小时后,警方在卡德曾工作过的公司后面的临时停车场发现了他的尸体,以及几把枪支。临时停车场停着不少半挂式卡车,卡德头部中了两枪,倒在其中一辆卡车拖挂的集装箱内。警方几分钟后公布:卡德系自杀。
        而对于公众来说,卡德的具体死亡时间仍是个谜。一名美国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谁能把这个世界模拟器重启一下,这个版本的世界已经太疯狂了,我们再开一个副本吧。”
    像幽灵一样消失
        目前,警方正在调查卡德是否针对特定个人,有报道称,此人是卡德的现任或前任女友。但目前尚不清楚此人是否在两个遭到袭击的地点中的任何一个。
        执法情报官员证实,双方关系的结束对卡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不稳定事件”。然而,他们也指出,他“几个月来”一直威胁要杀人,因此确切的动机和触发因素仍在调查中。
        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屠杀计划,卡德不仅背着“军火背包”,更需要寻找一个目标,一个能激发他肾上腺素的目标——前女友。
        扣下扳机后,自诩冷静、枪法好的他面对的是一片混乱。聚集了200多人的保龄球馆里,人们朝各个方向疯狂地逃跑。混乱中,卡德无法找到前女友的身影,却发现一名女子跑到前台后面,正使用球馆里的座机报警。
        枪口冷静平移,瞄准、射击,53岁的翠西亚·艾瑟琳当场死亡。
        卡德坚信,他的做法是让这些曾经“辱骂过他的人们”受到应有的惩罚。消气后,卡德停止射击。保龄球馆内顿时寂静无声,此时,一名幸存者正躲在保龄球机里面,不敢喘气。
        接着,卡德背着枪离开保龄球馆,钻进停车场里的白色斯巴鲁汽车,沿河驱车南下,行驶约6.4公里,来到一家烧烤酒馆外。在车上填补子弹后,卡德再次下车,紧接着毫不犹豫地扣响扳机。
        此时,这家烧烤酒馆正在举行“沙包之夜”,人们一边喝酒,一边进行着扔沙包比赛。枪响过后,酒杯落地,人们倒在血泊中。惊呼声、惨叫声盖过了酒馆里的音乐声。一名酒客夺门而逃,卡德把他打死在门外的街道上。
        枪击案发生后,缅因州警方与联邦调查局波士顿分局联合出动300名人力,进行了48小时的紧张搜索。
        卡德清楚地知道“80%的缅因州是森林地带”。退回森林,仅凭有限的警力来搜索,如同大海捞针。另外,他还有一艘摩托艇,正停泊在里斯本的安德罗斯科金河码头上。
        驶离烧烤酒馆,卡德继续沿河驱车南下,来到码头。在这里,他下了车,驾驶摩托艇在河面上。他知道,走水路暂时是安全的。如果继续顺流南下,他将回到自己的家中,但那里已经回不去了。想到无法回家,卡德选择沿河北上,但是此时,北面的河岸上,警灯闪烁。没开多远,他弃船上岸,走进树林。
        当日,警方和联邦调查局探员包围了卡德家的房子,除了发现卡德写给儿子的遗书之外,几乎一无所获。警方同时对卡德曾经工作过的回收站进行了2次地毯式搜索,仍旧一无所获。
        两天后,这里出现了卡德的尸体。有人据此推断,卡德是在10月27日晚上,也就是枪击案后的48小时后自毙的。
        然而案发当天,卡德就像是一个幽灵一样,消失了。
        10月26日,天一亮,“生怕卡德开始第二轮”,居民们不顾警方发布的居家警告,纷纷走出家门,掀起了购枪热潮,人人自危。
        据卡德的嫂子回忆:“他是一个安静、体贴、有道德的人。”在邻居里克·戈达德的记忆里,卡德一家独来独往,但是善良、勤奋,属于安静的农民。当然,这只是卡德展示给外界的一面。他的一个堂兄弟则表示,卡德“脑子里有很多事情”,并称他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美国社会“反复出现的噩梦”
        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数据,美国今年已发生565起造成至少4人死亡或受伤的恶性枪击事件,而此次发生在缅因州的枪击案是美国今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恶性枪击案。
        尽管枪支泛滥的恶果如此严重,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并不急于解决问题,控枪立法在两党持续的互相攻击中陷入僵局。美国泰和泰华盛顿律师事务所主任程绍铭看来,此次枪击案出来后,美国政客反应其实相对比较冷淡,“美国枪支泛滥的问题还是不会很容易的解决,可能还会有更多无辜生命接连消殒”。(据《环球人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