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艇改写未来海战面貌
-
从俄乌冲突到也门红海危机,无人艇频繁攻击大型有人舰艇,屡屡出现“蚊子吃大象”的情况,甚至被冠以“军舰灭绝者”的绰号。所谓“一叶知秋”,随着无人艇战术技术提升,它对未来海战的影响不可限量。
用处良多
近几年,无人艇是许多国家海军(有些是非国家武装)关注的焦点,但大多数处于和平研发阶段,在实战运用方面,经验最丰富的当数处于交战状态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也门胡塞武装亦成为无人艇的使用大户,令海军强国疲于奔命。
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乌克兰海军在短短三天内损失惨重,接下去的时间里,该国海军和国家安全局(斯勃乌)特战部队联手进军无人艇领域,依靠北约军援和网络“众筹”关键传感器,结合传统船体,大规模建造无人艇,对俄军发动奇袭,接连取得令人吃惊的战果。目前,乌军拥有的无人艇种类至少6种,具备较高的航速和机动性能,以及较强的行动自主性,攻击时能实时回传3份256位加密方式的高清视频。
从2022年夏季起,乌克兰军队的无人艇相继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别尔江斯克、马里乌波尔等港口内的俄黑海舰队,包括护卫舰、导弹艇、坦克登陆舰在内的多艘舰艇或沉或毁。作为报复,从去年2月开始,俄军密集使用自杀式无人艇袭击了乌克兰敖德萨等地的桥梁、军用渡口和船舶集结地,其中名为“萨尔甘”的无人艇在攻击乌方桥梁中效果突出,往往对桥身重心产生致命打击,被乌军视为眼中钉。北约情报机关猜测,如有必要,俄军极有可能将神秘的“波塞冬”战略无人潜航器投入攻击,它完全自主航行,能携带一吨多高能炸药,对乌克兰港口形成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掌握也门北部的胡塞武装在红海冲突中也有无人艇攻击美军舰船的报道。2024年1月4日,美军首次在荷台达港近海发现并击毁一艘胡塞无人攻击艇,美国海军研究所分析证实,该艇安装有民用喷水推进系统、触发引信和战斗部,使用卫星通信指挥控制。胡塞公布的资料及美军公布的胡塞无人艇照片显示,胡塞水面无人攻击艇主要分为小、中、大三型,三型无人艇采用统一的船体结构设计。其艇体尺寸小,安装喷水推进引擎噪声低,采用半潜式航行,雷达反射截面积小于隐身军舰,突防能力较强。
实际上,美国也没有闲着。美国波音公司已经向美国海军提供了第一艘大型无人艇,这标志着美国的水下军事行动战略未来将发生根本改变。该无人艇取名Orca,采用以波音公司“回声”混合动力发动机为基础研制的柴电推进器,待完成一系列试验后即可投入服役。据悉,无人艇全长近85英尺,装备有效载荷长34英尺的模块,用于在不断变化的周边环境和争议水域中长时间执行极端重要的使命任务,以维护美国的海上霸权。它能在公海、拥挤和争议水域停留数月。
对抗思路
世界上有矛就有盾。既然无人艇已应用于实战,那么就需要获得应对其威胁的装备和手段。俄国防部去年7月即制订计划,除运用现有武器系统和手段应对无人艇威胁外,还开始采取一系列额外措施,其中包括准备为舰艇加装电子战基站,并增加大口径机枪在内的火力点的数量。据悉,所有作战舰艇均将加装额外的无人艇防护设施,其他辅助船舶也将如此,目前俄海军好几艘军舰已经加装完毕。
俄军事专家舒雷金建议,批量生产的无人艇造价很低,作为乌方对俄罗斯的非对称战争的一部分,今后此类攻击只会有增无减。因此俄黑海舰队不得不运用各种障碍保护基地和舰船安全,同时加强水警区警卫部队和防空力量,但不能将战舰派到海上去“狩猎”,这样做无异于将它们直接置于乌方无人艇的打击之下。眼下,最当务之急的是组建巡逻航空兵,对黑海敏感水域进行监控。而在刻赤海峡地区,则必须建立对水面进行雷达监视的气球系统,一旦发现了无人艇,空中无人机就会轻而易举地消灭与无人机相比速度较低而且“耳聋”的海上无人艇。(摘编自新民网 文/李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