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发力量”扬起红色风帆

  •     清晨6时40分,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金马路地铁站已然晨光普照,行人如织。满头白发的伏健章走进地铁站,和安检员熟稔地打着招呼。他将从这里乘坐7站的地铁,出地铁后再徒步半个小时,在8时准点到达自己的工作室。2017年11月退休后,这已成他每天的常态。
    追 光
        新街口,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在这块仅有4.1平方公里的地方,进驻了近百家世界500强的分支机构,大小商户更是星罗棋布,“伏健章党建工作室”正是位于这里。
        “从部队到地方,我从事党建工作已经40多年。”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是伏健章的骄傲,也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数十年如一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他的初心在每天的行思讲写中形象而生动。
        在父亲的教育和当兵的哥哥的影响下,伏健章在参军之前就递交了两次入党申请书,却因从未谋过面的祖父成分原因,与党组织失之交臂。
        参军后,他因为表现突出,被单位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成了连队的“班长培养对象”。他鼓起勇气再次写了一份入党申请,然而这份申请还没回音时,他便被推荐到军校学习,来到学员队两个月后,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第四份入党申请。
        伏健章至今清楚记得,1978年10月24日,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自此走上了党建宣传之路。
        一路前行,一路追光。在部队,他担任过组织干事、政治教导员、组织科长、政治委员等职,因为对党的理论活学活用,他的教育课深受学员的追捧,他所任职的学员大队(系)成才率远超别的单位。其间,他将自己的教案和思考集结成册,先后出版了《学思录》《思辩录》《辩析录》三本著作,成了自己在部队最美好的记忆。
        2006年,面对部队精简整编,伏健章选择了转业,在有机会选择省、市里的行政岗位时,他却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选择——到基层去,因为那里的党建工作更需要自己。
    怀 炬
        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这火炬存在于内心,是对伟大理想的执着,也是对前方光明的向往。
        转业后讲的第一堂党课,让伏健章一“战”成名。彼时他是秦淮区副巡视员,分管着党建工作,当看到基层组织党课教育的现状后,决心自己备上一课。通宵达旦翻阅党史资料、提炼核心观点、撰写党课教案,次日便带着4800字的教案出现在办公室,原本只是想先试讲一番,不料吸引了很多同事的注意,不到半个小时的微党课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从那之后,伏健章到基层讲党课成了常态,先后兼任了区教育局工委书记、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党校校长。他创新提出“四自一送”宣讲服务,由基层党组织自定内容、自定形式、自定时间、自定地点、送课上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伏健章说,基层的党建指导和理论宣讲,最重要的是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做好转化,把理论逻辑转化为生活逻辑,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
        与老党员谈初心,他连夜备课到凌晨3点,通过讲故事入手,讲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故事、讲雨花台革命先烈、讲静海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70分钟的党课赢得了数次掌声;和年轻党员谈理想,他讲信仰生活、自律生活、情感生活和简约生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蕴含其中,成为年轻人心中的“人生导师”。
        心怀火炬,“银发力量”扬起红色风帆。2017年11月,伏健章刚退休便被秦淮区委组织部返聘,在新街口成立了“伏健章党建工作室”。
        时光可以让他的头发变白,却无法让他的信仰褪色。
    播 火
        虽已年过花甲,但伏健章仍坚持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天行走不低于12000步。
        临近夏季,伏健章变得格外忙碌。这天一早,他受邀来到秦虹街道怡馨社区讲课,看着台下全是头发花白的老党员,他当即关掉了话筒,并从讲桌后走了出来,站着讲了80分钟。
        “让听者学懂,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伏健章对待每堂课都会反复打磨。去年受邀为省级机关离退休干部讲党性修养,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课题他进行了17天的准备,课后收到了多名干部的点赞:“精彩的党课,这是您一生的积累!”
        “伏健章党建工作室”成立后,他牵头组建商圈党建专家团,履行宣传教育、服务指导、活动策划、品牌培育、典型推介、示范引领六个方面的职能。线下,打造集党建展示、组织生活、政务服务、实境体验等于一体的“有温度、聚人气”的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让商圈党员找阵地、找组织“举步可达”;线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党建” “智慧党建”等手段,让商圈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触手可及”。推行“四自一送”宣讲服务项目,现有百余堂思政党建课可供“线上点单”,先后送课40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数万人。
        工作室的墙上,挂着谢少承书法家题赠的“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十六个大字,伏健章每天都以此提醒自己。这两年,他不仅坚持每周撰写和发布微言论,集结出版理论专著,还主动拜雷锋战友赵明才为师,牵头发起“雷锋精神·播客驿站”项目并担任主播,在全社会大力宣扬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生命不息,播火不止。”伏健章说,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他会一直在路上。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