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时刻准备着听从祖国的号召。若有号召,定当全力以赴。”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退役军人陈家斌心中牢记的誓言。
陈家斌,2000年12月入伍,2002年退役。2021年4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伊始,陈家斌被选派到港南区东津镇务凤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务凤村是2019年度脱贫村,虽已实现了整村脱贫,但由于村里基础薄弱,距离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仍有一定的差距。驻村后,陈家斌夜以继日,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农户,利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走遍了村里的14个村民小组,遍访了村里100户脱贫户、15户监测户、240户低保户、9户特困户,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做好整理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在村里的田间地头、村头村尾,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经走访,陈家斌了解到本村大洋塘屯一般户杨金雄因为突发脑出血,瘫痪在床,不但医疗费用支出了一大笔,而且家庭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陷入艰难困境。陈家斌初步判断杨金雄一户符合纳入监测的条件,经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村民代表开会评议,决定将杨金雄纳入本村监测,联系了港南区民政和医保部门帮助杨金雄办理了大病救助15000多元,并协助他申请了A类低保救助,让他每月可获得低保金1440元,最终帮助他家顺利度过困难时期。同时,还安排对他家进行跟踪帮扶,监测该家庭的情况,并及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陈书记,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是太好了,给我们减轻了负担,提供了生活和医疗保障,真的是雪中送炭……”每次见到陈家斌,杨金雄的妻子梁静芬都忍不住心中的感激之情。
驻村第一年,陈家斌发现务凤村由于没有安装路灯,村民夜间出行不便,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尽快解决该问题,他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最终为务凤村争取到了100盏太阳能路灯的安装建设项目,并均已安装完毕。如今,务凤村夜晚不再漆黑,村民夜间出行更方便、更安全,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023年4月,在一届驻村期满时,陈家斌主动申请继续驻村。他觉得,务凤村面貌虽有改变,但产业发展不起来,经济发展上不去,还未达到自己驻村初期定下的目标和期盼,如何帮助务凤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带领村民增加经济收入,这两个问题一直在他心头萦绕。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积极与各级领导对接,和多个部门沟通,废寝忘食地钻研相关政策文件,马不停蹄地入户走访、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在2023年底,务凤村迎来了肉鸽养殖和艾草加工两个大项目的落地。广东客商拟投资1亿元,发展年产值约7000万元、年出栏乳鸽200万羽、种鸽10万对、鸽蛋100万枚的肉鸽养殖项目。本地客商投资200万元,发展艾草加工项目。这两个大项目开启了务凤村乡村振兴工作的新篇章。
从一名退役军人到驻村第一书记,变化的是环境、身份,不变的是那份为家乡发展无私奉献的热情。在这几年的驻村工作中,陈家斌与务凤村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提起陈家斌,务凤村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好书记,都愿意跟着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努力奋斗。
在平凡的岗位上,陈家斌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他在践行着军人的使命担当和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承诺。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 文/梁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