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卫华 陈百红 周同义
空中,无人机迅速抛投救生圈;地面,救生抛投器远距离抛投绳索;水上,冲锋舟驾驶员则勇敢应对风浪,搜救落水群众……6月28日上午,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武仕水库上,海军、消防、蓝天救援队以及来自18个县市区的民兵冲锋舟驾驶员,共同参与了一场以“空中+地面+水上”为主题的大规模救援演练。
“水面风浪较大,冲锋舟无法靠近溺水者……”演练不到3分钟,导调组传来“情况”,肥乡区民兵操舟机手张政立即调整航向,采取斜线靠近的策略,以减少受风面积,同时加快速度,确保安全救援。然而,突如其来的“情况”又出现——“受风浪颠簸影响,刚刚营救上船的群众再次落水!”张政果断旋转操舟机360度,一位民兵迅速跳水施救,团队其他成员则以娴熟的技术协同行动,成功将落水者救起。
一波演练结束,参与者们满身大汗。此次操舟机水上救援,不仅是个人技能的展示,更是团队的密切配合。指挥员根据实时情报判断“战场”态势,不断设定新情景,下达新指令,考验官兵的应变能力。
“平时训练不充分,一旦汛期来临,就会吃败仗。演练不仅要演胜利的一面,更需练习生还和自救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应对实战需要。”邯郸军分区领导指出,演练旨在将官兵置身于真实战场,根据应急任务设置冲锋舟快速装卸、离岸靠岸、编队行进、水上救援、常见故障排除等实战操作,并通过随机导调考验官兵的应变能力。
演练项项有险情,空中、地面、水上人人如闯关。这一边,民兵手持操控无人机迎风无法悬停,调整飞行高度,确保图传信息稳定;那一头,海军官兵进行潜水搜救、打捞,传授技术与方法;岸边,医护人员不再仅限于心肺复苏和伤口处理,而是人员如何前出、抢救、后送……
为有效应对防汛挑战,该军分区联合地方出台《邯郸市防灾减灾方案预案》,将海军潜水员、消防骨干、民兵冲锋舟驾驶员及无人机操作手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军地联合训练演练。
据了解,邯郸市防汛抗灾队伍扩展至500余人,包括民兵、退役消防员和社会志愿者,设立了水域救援组、孤岛救援组、航空无人机组、潜水组、搜救犬组和医疗组等12个应急职能组,所有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和国家认证,随时准备应对各类紧急救援,协助政府开展灾害防治和救援工作,初步形成了“小灾就地就近用兵、中灾县域联合用兵、大灾军地协调应对”的应急动员模式。
此次演练有效实现了空中、地面、水上的紧密衔接,强化了实战能力,打破了过去基层单打独斗的传统训练模式,为邯郸市在应对抢险救灾中探索出新的路径,解决了基层训练深度和实战备战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