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远粉 安羽
近日,贵州省威宁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成慰问小组,从威宁县城出发,乘车辗转了6个多小时,来到天府之国——四川成都,探望慰问82岁的四川省军区原司令员、威宁籍退役军人罗烈文,向老首长表达诚挚问候和深情关爱。
“罗老家在省军区家属院,我们马上就到了,罗老和刘阿姨已在门口等咱们了!”话音刚落,慰问组便看见一位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家属的陪伴下驻足等待。
“谢谢家乡的关心,谢谢大家百忙之中大老远赶来看我,辛苦了。”说话间,罗烈文老将军和家属便热情招呼大家到屋里就座,一开场,罗老慈祥的话语迅速拉近了与慰问组成员的距离。
罗烈文,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人,1943年4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于1962年6月入伍。历任团长、师参谋长、副军长、省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于2003年退休。
聆听老兵故事 追忆峥嵘岁月
“罗老,我们代表威宁县委县政府前来看望您,见您身体如此硬朗,我们真是太欣慰了。” “跟当年比起来差远了,那时候上战场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在罗烈文家中,慰问组代表县委、县政府送上家乡特产以表心意,叮嘱他要保重身体,共同回忆军旅生涯,畅谈国防建设新变化,现场氛围热烈、其乐融融。
“当时边境发生冲突,由我率领部队执行回撤任务,我们带着伤员连夜赶路,脚被划破了,手拄着拐杖继续前进,干粮吃完了,忍着饥饿坚持战斗,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随着慰问组的到来,听到熟悉的家乡口音,让82岁的罗烈文有些激动。在向军地慰问组介绍老照片时,罗老不禁想起了往昔峥嵘岁月,将思绪拉回到多年前的战场,讲到精彩处,罗老神情坚毅、目光如炬,举手投足间仿佛还是当年的模样。
“41年的军旅生活,提高了我的攻防组织能力,锤炼了我的献身精神,磨练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罗老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难以忘却的军旅生涯,慰问组无不被他舍身御敌的壮志豪情和忠诚奉献的报国之心所感动。临别之际,军地慰问组集体向老英雄致以军礼,并合影留念。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将老首长的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传承老兵精神
擦亮威宁高原兵品牌
此次走访慰问活动是威宁县军地将“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向纵深推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威宁县广大适龄青年,传承英雄之名,走进军营建功立业。他们中涌现出一等功2人、二等功13人、三等功631人。今年,威宁县军地联合开展高原兵“立功群体”培塑宣传活动,以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威宁籍军人在部队建功军营,退役返乡投身社会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迹,得到各级媒体的刊载转发。如今,威宁高原兵品牌已日渐响亮,威宁籍退役、现役官兵已成为可亲可爱、可追可及的身边榜样,激发出更多热爱国防、崇军尚武的热情干劲。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素有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一直以来,威宁县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及时了解掌握军人军属的困难和需求,着眼官兵所思所盼解难题;深化拓展“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情系边海防官兵”等拥军优属活动;用心用情解决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在抢险救灾、乡村振兴、平安创建等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以扎实举措、暖心行动,让拥军优属的氛围浓起来、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品牌响起来,在全社会树起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鲜明导向。
“威宁籍军人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家乡县委、县政府不会忘记他们。今后,我们将用心用情做工作,持续加大拥军优属工作力度,让广大官兵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威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禄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