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乱阵脚,中国底气十足
-
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9日生效短短几小时后,突然出现戏剧性一幕。外媒消息称,特朗普宣布将对不采取报复性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停,但是上调对华关税至125%。
随着对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恐伤及自身的担忧越发强烈,越来越多的美国亿万富豪、企业高管甚至特朗普的盟友站出来反对相关政策的实施。并且,自特朗普宣布对数十个美国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计划以来,美股和美债在近期的波动幅度已经堪比疫情大流行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有外国专家警告:特朗普关税不仅无效,而且正适得其反,加剧了贸易逆差,削弱了美国的竞争力。美国《纽约时报》4月9日刊文称,美国对其他亚洲国家征收的重关税使中国成为更有吸引力的选择。
美国内多方担忧
据美媒报道,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7日在致股东的年度信中警告称,关税将产生“短期影响”,包括预期国产和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虽然关税是否会导致经济衰退仍是一个问题,但它会减缓经济增长”。他还表示,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的报复行动正在打压信心,并明确表示“这个问题越快解决越好,因为一些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很难逆转”。
美媒特别提到,今年1月接受采访时,戴蒙还说关税是一种“有价值的”经济武器,并劝美国人应该“克服”对关税影响的担忧。《纽约时报》报道称,尽管戴蒙在致股东信中没有明说美国经济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但摩根大通自己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表示,衰退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了。
其他知名美企高管也纷纷加入批评白宫关税政策的行列。据美国《国会山报》等媒体7日报道,知名投资人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如果新关税措施持续多年,
且强制执行并引发通货膨胀,而政府效率部继续开展削减和裁员工作,我们的处境将比2008年更糟糕”。对冲基金第三点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勒布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美国企业研究所对特朗普关税公式的分析,并称这凸显相关政策“概念和实践上的错误”。
就连特朗普的亿万富豪盟友埃隆·马斯克似乎也对关税不满。7日,他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段已故保守派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视频。在视频中,弗里德曼详细分析了一支铅笔是如何由全球各地的材料和劳动力制造出来的。美媒普遍认为,这是马斯克在含蓄地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此前,马斯克还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白宫贸易与制造业高级顾问、关税支持者彼得·纳瓦罗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是件坏事,这会导致因自负而缺乏智慧。
英国《卫报》7日列出曾经表态支持特朗普,或出席过今年1月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几名富豪的损失排行榜。其中,马斯克的损失最为惨重,其净资产在4月3日和4日缩水310亿美元。
越来越多共和党人警告关税带来的风险。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对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站表示,关税是对消费者征税,可能会刺激通货膨胀,损害就业增长,并使美国陷入衰退。
美国《财富》杂志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美国商会正考虑起诉特朗普政府,以阻止新关税生效。
“世界正在摆脱美元”
毫无疑问,尽管特朗普9日“妥协般”地宣布对数十个国家的对等关税实施为期90天的暂停措施,但美国金融市场面临的危局在经历了短短一天的缓和后,却似乎反而加剧了。
知名经济学家彼得·希夫表示,“我从未见过美国资产遭遇如此大规模的抛售。美元、债券和股票都遭受重创。我不记得美元兑瑞士法郎何时曾一天内下跌3.5%。美国搭乘全球顺风车的旅程即将戛然而止。系好安全带吧。”
这些动向最终都指向同一个令人警醒的结论:特朗普推出的混乱关税措施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正在迅速削弱人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并有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让市场处于紧张状态,因为交易员们都在焦虑地等待这一切将如何发展。
自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最新关税以来,最初的冲击引发美股深度抛售,市值蒸发逾10万亿美元。随后从纽约到东京、从悉尼到伦敦,美债的抛售又令全球债市陷入动荡,而如今,新的暴跌对象又轮到了美元。
彼得·希夫在近日发布的一段最新视频中警告称,“世界正在摆脱美元”。他还强调了美国持续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强调美国缺乏储蓄和投资。他认为,国内过度支出和投资不足导致美国过度依赖外国生产商。美国不得不依赖海外工厂来生产其无法生产的商品。
尽管彼得·希夫赞赏特朗普提出的削减预算赤字的目标,但他预测关税将产生相反的效果。“关税非但不能解决美国经济的弱点,反而给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带来额外负担,这些关税是由美国人支付的,而不是由美国的贸易伙伴支付——没有外部收入,一切都来自内部。而对美国普通民众“增税”,将进一步加重本已疲软的经济。因此,美国将面临更严重的滞胀。”
彼得·希夫指出,“改变必将发生,因为美元将大幅贬值。届时美国的消费会萎缩,而其他国家的消费会增长。通过这种方式,贸易逆差将随着美国生活水平的下降而消失。而当前世界正在加速抛售美元,这正是为即将到来的货币大贬值提前布局。”
中国在关税战中不会退缩
另一方面,据美国《纽约时报》9日报道,尽管美国对中国征收了高额关税,但美政府对亚洲其他国家的一连串贸易税及其下一步行动的不确定性,都鼓励了一些企业在中国继续生根,这恰恰与美政府的目的完全相反。
对这些企业来说,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中国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生产和采购地,因为它削弱了这些企业将生产或采购业务分散到越南、印度或其他亚洲国家的动力。
此外,美国挑起“关税战”后所引发的混乱局面,让企业对于因通过大幅调整供应链而增添更多动荡因素心存忌惮。面对持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企业纷纷选择坚守自己所熟悉的模式,即与中国供应商或制造合作伙伴保持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特拉维斯·路德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丹佛、生产竹纤维床上用品的公司创始人,他说:“目前,继续留在中国并把在中国的业务做好,是每个人的策略。”
路德不久前参加了一个美国企业家会议。他说,和其他与会的企业负责人一样,大家并没有花时间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也没有撤离中国的想法。相反,他正与中国商业伙伴合作,寻找降低成本或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成本优势只是中国成为商品制造首选目的地的一个方面。“如今,成本优势甚至都不是大多数企业留在中国的原因。”路德说,“更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中国拥有非常成熟的制造和工程流程。”
一家国际制造企业的高管表示,鉴于美国方面看似随意的决策方式,公司根本不可能基于此就作出“将业务从中国转移出去”这样长期的决策。这名高管说:“游戏规则似乎每天都在变。感觉我们除了按兵不动,别无选择。”
4月10日,中国对美反制措施生效,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再次发声,表明中方面对关税战、贸易战“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的坚定态度。与美方几乎“一天一变”的“乱拳”相比,中方始终保持了不卑不亢、从容冷静、精准有度的应对,让世界再次看到了一个扛得住压力、稳得住心神、担得起大任的中国。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近日哀叹,贸易战让美国陷入了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面对美方以关税为极限施压武器的霸凌行径,中国展现的不仅是应对危机的能力,更是把握时代潮流方向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关税战中不会退缩,也无需退缩——当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任何风雨都将只是这一历史进程的注脚。
(摘编自《环球时报》、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