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因抗战不力,饱受舆论指责。他有感于意大利墨索里尼的独裁打手“黑衫党”,在黄埔军校中挑选了忠心和能力俱佳的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桂永清、胡宗南等13人,成立以军人为主体的 “复兴社”,内部设有核心组织“力行社”,下辖从事监视、刺杀、绑架等任务的“特务处”,戴笠任处长。
1937年底,力行社特务处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合并。
1938年8月,军统正式成立,仍由戴笠任局长。
中统和军统分别隶属于党务和军队,成为两者出身的鲜明标志。
中统和军统在组织上略有差异。中统围绕局长室建立了人事科,专员室,第一、二、三组,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研究室,统计处等处室。在重庆实验区和各省市设有调查统计室,各行政机构有调查室或工作组。
1941年,中统全盛时期各类工作人员多达1.3万人,加上中统控制的党员通讯员,总数约20万人。
军统成立后,“其基本工作人员,共约七千人左右”。
1937年底,南京失陷后,军统迁往重庆,内部组织分为设计委员会、特种技术研究室、经济研究室、缮写室、医务室等等部门。军统成员遍布军队、警察、行政机构、交通运输部门以及驻外使领馆等要害部门。
1943年,军统和美国海军情报所合作建立了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中统和军统的组织架构不同,决定了两者迥异的运作方式。中统公开以“调查干事”、“调查员”或“通讯员”的名义,在各省市党部、行政机构、执法机关、交通部门安插中统成员。在学校、企业、工厂和社会团体建立“国民党党员调查网”,借此加强对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控制。
中统采取“重用叛徒、扩大自首潮流、以毒攻毒”的策略,期望顺藤摸瓜,攫取最大利益。
1931年,中统的前身“党务调查科”利用叛徒作眼线,在武昌抓获中共中央特课负责人顾顺章。在狱中,顾顺章叛变,供出大量中共重要情报,对中共造成巨大影响。
军统在运作中,分为内勤和外勤两部分。内勤以军统本部为主,发挥主导和联系的作用,相当于军统的“大脑”。外勤又有公开组织和秘密机构之分。公开组织是特务掌控的军事警察组织,秘密机构包括军统在各地建立的区、站、组等三级机构。
1938年底,汪精卫公开投靠日本。1939年3月,汪精卫逃窜至越南河内。
3月20日晚,在戴笠的策划下,军统派出以陈恭澍为首的秘密行动小组,在当地高朗街27号汪精卫住所实行暗杀任务,行动误击汪精卫秘书曾仲鸣,汪精卫逃过一劫。这次暗杀行动展现出军统对秘密行动的高度执行力。 (据《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