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书波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在电影《地道战》中响起时,冀中军民所创造的神奇的地道战,就会一次次将热爱祖国的人们鼓舞得心潮澎湃。
1942年夏,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5万余日军,对冀中进行“十面出击”、“铁壁合围”大“扫荡”,妄图消灭抗日军民的主力和领导机关。
吕正操将军曾这样描绘宋庄战斗:
宋庄位于深泽县东北15里,约有400户人家,每座院落都有土坯墙围着,并有地道相通,极利于进行村落战。1942年6月9日凌晨,冀中军区二十二团两个连、警备旅一个连和藁无、晋深的两个游击大队进驻设伏。
7时多,在三十余名骑兵引导下,一支300多人的日军大摇大摆向宋庄走来。距阵地30米时,二十二团团长左叶下令射击,敌军官应声落马,骑兵也无一生还。事后得知,击毙的军官,是敌人真渤特区新任司令官坂本旅团长。
敌援火速从无极、安平、饶阳赶来,分东、北、西三面包围宋庄,最多时有2500多人,在数十门火炮、几十个掷弹筒和百余挺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围了过来。
抗日军民利用地道,严守三不打命令,即敌人不到50米以内不打,不是成群敌人不打手榴弹,不发动集团冲锋不打机枪,充分发挥近战和地上地下立体工事的威力,打得敌人鬼哭狼嚎、尸横遍野,不少敌人纷纷把子弹埋在土里,以免再次冲锋。
6月10日凌晨4时,抗日军民将伤员在地道里隐蔽好后,分两路轻松突围。
是役,打退敌人近40次进攻,打死打伤日伪军1200余人,我军仅阵亡32人,伤41人,消耗手榴弹2130颗,步枪子弹1000余发。
马堡日军一个中队攻打宋庄后,仅剩28人,中队长因恐惧自杀,7名士兵相继效仿。
总结了地道战经验的杨成武将军,把这一战术用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挖了长达1250公里的坑道和6240公里的各种堑壕、交通壕,在阵地战中歼敌53.32万人,接近五次战役中总歼敌数的3倍。 (据《老年生活报》)